永宁关内,将军府书房。
公叔志正和副将们商议事情,突然被一声禀报声打断。
“报,将军,关外来报。”
“进。”公叔志冷声说道。
传信兵推开书房的门,低头躬身行礼,“禀将军,有一支十万人的队伍刚刚抵达关外。”
“看清是什么人了吗?”公叔志抬眸。
“前方有北朔大军阻挡,后方还跟着三四万人的队伍,我们不好靠近。”
这意思就是没看清了?
“不过我们看到那十万人队伍的中间有一辆车,年曾经出现在北朔大军中。”
“知道了,下去吧。”公叔志摆手示意传信兵先下去。
传信兵离开之后,坐在公叔志下首的副将,立刻坐不住了。
“少将军,这个如何是好?先前十几万人我们都险些挡不住了。再加十几万人,咱们这永宁关怕是守不住了。”
公叔志淡淡地瞥了副将一眼,这人原本就是永宁官副将,跟着公叔武守卫永宁关几十年。
公叔武突然退位,这位怕还是没有反应过来,都几个月了,还是叫他少将军。
“是啊,将军还是早做筹算,虽说前日朝廷传来圣旨,会有粮草支援,但谁知道他们从京城走到永宁关会不会再要两三个月?”
旁边一位属官紧接着说道。
“就是如此。总不能让我们永宁关上下这么多人与永宁关共存亡吧?他祁家也配?”
公叔志看着其他几位副官也露出赞同的神情,内心不由一叹。
这宣国在民心还没有稳固的时候,这一系列拖延粮草救援的行为,让祁南辰原本就在西北不多的民心崩塌的稀碎。
“诸位放心,关外那十万人并不是北朔的援军,咱们得了幽州送来的粮食,才得以支撑到现在。若不是幽州那边的支援,咱们这永宁关早就没了。”
“可就算如此,关外的十几万北朔大军,也足以破了咱们这永宁关,用不着来更多援手。”
再坚固的城墙也只不过是死物,真正让草原人六百年不曾踏足永宁关的,是关内的强兵悍将。
粮食都吃不饱,更没有足够城墙防御物资的他们,真算不上强兵悍将。
公叔志对他们当下的情况也很清楚。
若不是慕云澜千里驰援,早在二十多日前,他们断粮后没几日,北朔大军就能轻松的攻破永宁关。
后面更是凭借着慕云澜送来的粮食,还有北朔三王子这个筹码,他们才能在接下来二十几日的交锋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可万一他们是打算全军出击,直接踏平永宁关进军中原呢?”
副将并不是怀疑公叔志,只是眼下的情况,面对着堵在关外的十几万大军,他们能撑住三个多月,已经是极限了。
现在关内之人看着关外的大军,谁不胆寒。
关内的普通百姓能逃走的已经都逃走了。
“那些人是之前送我们粮草的幽州之人。”
公叔志平淡的声音,犹如惊雷一样,在众人耳边炸响。
“什么?”
之前关内突然有上万石粮草支援,知情人早已被封口。
他们这些人只知道粮食是从幽州运过来的,具体是谁他们并不知道。
这段时间也一直在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