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走亲戚,最能体现一户人家的人际关系。
谁家门口宾客盈门,就是令人羡慕的兴旺之家。
街上来往拜年的人群,都穿上新衣服,没新衣的也得换上干净的好衣服。
挑夫趁年节多挣钱,帮人挑节礼送往各家。
小门小户,提个食盒即可,来往都是心意;
富裕人家,就要挑个担子,太寒酸了有失体面。
晏家父子回高邮安家没多久,需要来往的人家居然不少。
老一辈的亲戚、晏鹤年的故友、晏珣新结交的朋友,都来往互送节礼。
亲戚故交家,父子俩一起去。
族学的先生那里,晏珣自己去。
山长李开先安家在扬州,年前就下扬州夜夜笙歌,学生们不用去拜年。
汪夫子住在甲第巷,来送礼的学生络绎不绝。
礼物不论厚薄,送腊肉、风干鸡,或者一壶酒、一些点心,先生都高高兴兴收下。
每年这个时候,汪夫子都会满足喟叹:“不为良相就为良师,老夫也算桃李满天下。”
其他先生那里,也一一走过场。
先生们不虚留这一波波的学生,都是收下节礼、勉励几句就端茶送客。
人情往来忙碌了好些天,终于到了晏珣期待的元宵节。
都说小孩爱过节,他虽然不是小孩,也好奇这不同时代的元宵节。
更何况,与元宵有关的诗词,总带着几分情意。
高邮的元宵又叫灯节,从十三日上灯,一直到十七落灯,连着几天都很热闹。
附近村庄的人也会乘船进城看灯,大街小巷处处人潮涌动。
虽然庙堂之上,皇帝忙着修仙、大人们忙着党争,江北水乡百姓的生活还是过得去。
虎头兄妹十五这日早早来了晏珣家。
他们不把自己当外人,一进门就帮着劈柴、做饭、洗衣裳。
父子俩平日的衣服,请前面巷子的李嫂洗。
李嫂家境贫寒,专门给人洗衣缝补。现在李嫂也过年,脏衣服堆了一篓。
“你们小孩子进城看灯的,怎么还干活呢!”晏鹤年劝阻。
几个少年说:“一点点活,很快就干完了!我们在家还下地呢!”
晏鹤年见侄儿们干劲十足,和蔼笑道:“那行!叔给你们煮大圆子,下午我们吃过,就去街上玩!”
大圆子又叫汤团,馅提前十天用洗沙猪油搅拌好,每天在饭面蒸一蒸,油都渗进洗沙里去……
煮好的大圆子,一口咬破,满嘴都是油。
晏鹤年煮了一大锅。
晏珣这样不爱吃油腻的,都觉得汤团油而不腻,一口气吃了四个。
虎头兄妹更加高兴,满嘴流油欢呼:“六叔做的大圆子最好吃!”
“六叔做的灯笼更好看呢!”晏鹤年哈哈笑着,给孩子们一人一盏灯。
他可真的是孩子王,最喜欢这些生机勃勃的少年人。
晏珣悄悄比了比,虽然都是兔子灯,自己这个最大最好看……
大兔子脸圆圆的、眼睛圆圆的,连三瓣嘴都是圆的。
可爱得有些不真实,都不像兔子了!
嘿,爹果然最疼我!
我就是整条街最神气的崽!
明明上辈子活了近三十年,来到这个时空,有个溺爱儿子的爹……他似乎越活越回去了。
还没天黑,街上已经有很多人。
有表演麒麟送子的,一人举着纸扎的麒麟舞动,另一人“当当当”地敲小锣——
咚嚓嚓,个喳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