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才不信他能准备什么“惊喜”呢!
纸老虎!
思及此,陶映篱没再因为陆铮的话而烦心,安心核对好了今天的账目,到了点就下了班。
……
几天后,时间转眼就到了中秋。
中秋这种阖家团圆的节日,自古就备受重视,如今也不例外,全村除了几个屠夫,全都放了假,在地头抢收的人也暂时得以喘息,借着节日休息一天。
解放村是一千多人的大村,每年要交三十多头生猪的指标,根据当地政策,一般是交一留一,也就是说上交一头猪,村里才能留下一头猪杀来吃肉。
所以解放村的猪场一般会养八十多头猪,三十多头上交,三十多头过年过节杀来吃肉,还有十几头,一部分是种猪用来繁育小猪,一部分则是作为应急备用,以防有猪害了什么病,导致指标完不成。
如果没有意外,解放村一年一般杀两回猪,一次在中秋前,一次在年前。
中秋到底比不过年节,所以中秋全村人加在一起会分十头猪的猪肉,过年则是二十几头。
东北这边猫冬的时间长,一般是阳历四月下旬才开始春耕,今年新来知青们是六月下旬来的,再加上干农活不如村里人利索,今年的工分就比其他社员少了差不多一半。
因而村里十五岁以上的社员大多数每人能分上一斤多肉,半大孩子也能分上半斤,像陶映篱这样今年新来的知青却分不到一斤。
余下的肉,则以八毛钱一斤卖,只不过要等肉分完了才能买,自然剩不下什么肥肉。
这年头猪只有糠和猪草可吃,大多都瘦,最低长到一百三十斤就可以上交,解放村虽然不至于把猪喂得这么瘦就拿来吃,但一头猪也不过一百六七十斤。
而猪肉的出肉率大约是70%,十头猪的肉给村里人分完,能剩下两百斤可卖就不错了。
倒是下水不仅数量多,价格还比镇上便宜得多。
于是陶映篱和知青们一起排队的时候,窦敏就提议道:“一会儿分完了肉,咱们得抢在前头再买一些肉,我在家里学过存肉的办法,咱们每个人凑够三斤肉,回去以后我就把肉做成耐放的封在坛子里,秋收这段时间每天都拿出一些做个肉菜,保证咱们大家每天都能沾点荤腥。”
一群知青这几天都累得要命,感觉身体亏空得厉害,闻言纷纷响应窦敏的提议,凑在一起核对工分,计算大家一共能分多少斤肉,好知道一会儿该另外买多少斤。
“二十斤四两,咱们一共二十六个人,这样的话,就要再买五十七斤六两。”
有人算完了总数,窦敏就开始一个一个核对每个人该买多少肉,交多少钱。
为了避免再次发生买完东西有人交不上钱的情况,窦敏算完了账,就立刻开始收起了钱。
知青们看了一眼自己该交的钱数,纷纷开始往外掏钱,交给了窦敏。
轮到陶映篱的时候,陶映篱也非常痛快地掏出了钱包。
“两块一毛六。”
陶映篱才当上双代员没几天,之前打草一天只有两个工分,所以她要出的买肉钱最多。
好在陶映篱本来也不在乎这点钱,从钱包里拿出两张一块钱递给窦敏,就又低头找起了毛票和分票。
这时沉寂了许久的江小楼突然抬起头,说道:“妹妹在陆家吃午饭,还用和我们一起买猪肉吗?我们留在知青点做饭,都是中午做肉菜,她恐怕吃不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