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殿内,皇后娘娘解下官家的大袤,又替他扫了扫头上的雪,二人还是像在禹州时候一般,官家径直走进殿内,坐在榻上,宫人端来茶盏,皇后接过宫人手中的茶盏,放在官家年前的矮几上,对着官家说道,“陛下操劳了一整日,也要顾着身子。”
官家拿起茶盏,吹了吹,轻抿一口,对着皇后说道,“我初登大宝,这朝中的事情多如牛毛,我若是不多操劳一些,那班老臣又有说嘴的地方了。”
皇后笑着说道,“陛下勤政爱民,定然是个好皇帝,那班老臣想说什么便让他们说去吧,如今太后娘娘垂帘听政,想必他们也不敢造次。”
说起太后,官家面上又添愁容,对着皇后说道,“先前怕京中的老臣不服,让太后来垂帘听政,可如今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了,太后依然没有撤帘的意思,难不成,她想同先前的刘太后一般,垂帘听政十余年。”
皇后跪坐在官家的身后,用手揉着官家的肩膀,对着官家说道,“陛下不必太过忧心,太后娘娘年岁已大,也是想着陛下刚登大宝,怕那班老臣不服,等陛下坐稳了江山,太后娘娘定然会撤帘,还政于陛下的,再者说,陛下先前不是想与京中的老臣联姻吗,可看好了是哪家的姑娘?”
官家扬起嘴角,把手搭在皇后的手背上,笑着说道,“京城中手握兵权的是英国公,他倒是有一个女儿还待字闺中,余老太师杏林满天下,他家也有两个孙女。”
皇后搭呛道,“臣妾听说,余老太师家的余大姑娘,自小便养在余老太师夫妇身边,是个知书识礼的好姑娘,又是高门贵女,我瞧着,配咱们的英哥儿正好。”
官家摇了摇头,“不成。”
皇后小心翼翼的问道,“难道陛下对余家大姑娘另有安排?”
官家拉着皇后的手,把她从背后拉到身旁坐下,对着皇后说道,“自古以来,立嗣都是立长立嫡,咱们的孩子即是嫡子又是长子,以后这江山,还指望着他呢,我之所以不同意,是因为那余家大姑娘的性子实在是太过柔弱,不堪为一国之母。”
听到官家如此说,皇后内心自然是极高兴的,唇角微扬,对着官家说道,“臣妾的妹妹如今还待字闺中,陛下可要为她寻一个好人家。”
官家拍了拍皇后的手背,对着她说道,“姨妹的终身大事我怎能不放在心上,你放心,我已经有了人选,等过了国丧,我便给他们指婚。”
“哦?不知陛下选的是京中的哪一户人家?可是顾家?”
官家笑着捋了捋胡须,笑着说道,“正是顾家二郎,二郎他不仅与咱们英哥儿关系不错,先帝驾崩之前,还封他做了四品的将军,四品的将军啊,这顾家手中的兵权,不比英国公手中的少,而且从禹州一路走来,二郎的品行着实不错,他的母亲虽然是商户之女,可他外祖只有白氏一个女儿,想必宁远侯府金库里的银子怕是比国库里还要多些呢。”
“臣妾替妹妹谢过陛下。”
“都是一家人,说什么谢不谢的。”
第二日下了早朝,官家便把桓王与顾庭烨叫去了御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