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了紧急救护和止血、包扎、人员抢救,防毒面具在国内的战场上暂时还用不到,过几年再购买备用,投掷了在县城定做的手榴弹模型,具体的规格有差异,只是让士兵熟悉这种武器。
马小树给4个项目的前三名发放了奖金,第一名3块大洋,依次降低,共计支出24块大洋,连队的士气高涨,返回营地时,军容军姿的整洁端正,充分展示了队列训练的成果,引得路上的行人频频侧目。
4月16日早上,马小树接到爹派人送来的口信,说他娘这几日就要临盆,希望他回家坐镇。
接到消息后,立即安排人前去请假,自己则带着两个马弁骑马回家,身下的青色蒙古马,,长得相对高壮些,肩高有133公分,体重约在350公斤,一匹就要10块大洋,送了好礼才配给的好马,这7匹都算是佼佼者了,马中战斗机。
马弁均配发十响驳壳枪和马小树给的九龙带,子弹50发,后续慢慢把子弹配齐,三八式步枪及50发子弹,马小树替他们缴纳了枪支的费用,饷银是足额发放的,军衔是下士,保命的人值得高度重视。
3个通讯兵配发的也是十响驳壳枪,子弹50发,没有配步枪,剩下的一条九龙带给了陈耀祖,马小树收起自己的驳壳枪,现在佩戴了一把枪牌撸子,马鞍边上做了一个挂插步枪的枪套,可惜不是步骑枪,三八式步枪还是有点长,以后还要搞些步骑枪。
不过马小树也不在乎,骑兵不是自己发展的方向,只用于通讯、护卫使用,后续会用自行车代替。
养马的成本很高,照顾马匹是繁重和耗时的工作,马匹消化能力弱,没有反刍,需要多次投喂饲料,不能一次性喂饱,这样容易生病,还要喂粮食类精饲料补充营养。
而牛吃的少,饲料来源广泛,玉米秸秆、红薯藤、高粱杆都可以吃,稍微补充一下粮食就可以,有力就是走得慢,农村喜欢养殖,就连驴吃的也比马少很多。
运输更喜欢使用骡子,力气大耐粗饲,可以作为战术物资运输和战术补给能力的主体。
到了家中,马弁在伙计的带领下把战马牵入马棚,饮水喂草,还放了一些高粱、黑豆。
马小树直接来到主堂屋,叫了声“达”,结果发现父亲有点紧张。
人越有钱越怕事,以前穷的时候顾不上,现在条件好了反而担惊受怕。
询问现在的情况,知道附近有名的接生婆已经找好,伺候月子的人也已经请来,老中医看过就在这两天,剩下的就是等。
也许是知道马小树到家了,还没有到房间见娘和说话,临盆的反应开始来了。
接生婆和伺候月子的人赶紧进去,厨房开始重新加热热水,大家都忙活起来,孩儿的生日母亲的苦难日。
马小树估计没有啥问题,也听不得娘的痛苦,带着一个李姓马弁出了院子。
来到商铺前的路上,拿出大前门,与马弁开始吞云吐雾,缓解自己的焦虑和心里压力,连续抽了几根烟,店里面的伙计冲出来大很声的喊道:“少爷,太太生了,生了个男孩”。
马小树一听,随手丢了一个小洋给伙计,就向后院跑去。
进入的时候正看到父亲眉开眼笑的看着手中包褥,自己的弟弟闭着眼睛,小小的人儿,开枝散叶传宗接代的责任驱动着男人一路向前。
马小树冲乳妈示意她接过孩子,马大宝开始分发提前包好的红包,大家都很开心的来讨喜气,这时的女人生孩子是有一定的讲究和习俗要求的,不会让人轻易的进入产房,
看着乳妈叮嘱厨娘要做什么吃食和注意事项,马小树很欣慰,自己终于有能力照顾家人,让他们把日子过得轻松些,这个家他来遮风挡雨负重前行就够了。
由于帮不上什么忙,马小树第二天准备回军营,临走前与父亲商议弟弟的大名(大号),本来他不该参与起名的大事中,但弟弟的出生算是圆了他的一个愿望,有他的一份心灵寄托。
拟起名为马小安,寓意大树底下好乘凉,小富即安,父亲对这个名字比较满意,说会给娘讲,就叫这个名。
回到军营,马小树继续落实之前的措施,又花钱从营部机枪排请来重机枪和正副射手来培训自己的士兵,机枪手在战争中伤亡率最高,提前熟悉有好处,有机枪后可以迅速上手,还是提前学习防备炮击和鬼子的掷弹筒。
士官必须学会保养、射击、转移等战术要求,搭建机枪阵地,二三长短点射,不能一搂扳机一梭子长连发,搭设工事掩体非常重要。
在学习测绘、军用地图使用后,马小树安排了高小毕业的20个人,花钱送到驻地较近的炮兵连学习火炮操作、炮队镜使用、计算射击诸元等相关操作知识。
目前的传统山炮以觇孔标尺与准星瞄准,也有用瞄准镜和测距机以及观测镜辅助的,比较少,重炮和野炮还需要炮队镜(剪形镜)的操作,大炮以后都会有的,这些人是以后炮兵的技术骨干。
一直灌输的理念就是多懂一些枪炮操作,熟悉武器的性能,才有更多立功和活命的机会。
马小树把比武时出现的10个人组成一个阻击班,第一名李胜利由下士升职为中士班长,收回他们的汉阳造和子弹,下发了10支三八式步枪,武装带和子弹盒、30式刺刀,配上120发子弹让他们操练,。
又拿出4支三八式步枪和子弹,按照班级轮流一个星期熟悉武器的性能,就算做不到熟练,也要有个大体的了解。
游戏中可以做到捡到枪,拿起来就会使用,无所不精无所不通,但在实际战场中是不可能的,枪的保险位置都不同,射击精度和后坐力不同,需要摸索熟悉,逐步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