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等汝南黄巾叛乱平息之后,还是有十万百姓故土难离纷纷回返家园,只有五万百姓愿意在江夏郡安定下来,目下他们都已被妥善安置。”
听得蒯良之言,刘表倒是颇为欣喜的赞赏一番,毕竟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人口就意味着粮食、兵源以及财富呢。
夸赞蒯良一番之后,刘表又看向军师祭酒荀攸。
“公达,此番平定益州黄巾叛乱,可发现有哪些可造之才?”
荀攸倒是没有忘记与于禁一道领兵,助益州牧刘焉平定益州黄巾之时,主公刘表特别吩咐自己多多留意益州才俊之事。
“武将方面有贾龙、赵韪、吴懿、景毅、严颜、张任几人,谋士方面有董扶、仁安、王商、陈实、祝龟等人。”
“董扶、赵韪、吴懿几人,都是跟随刘益州牧入蜀的。贾龙乃益州从事,因为平叛有功被刘益州拜为校尉之职。”
“至于仁安、王商、陈实、祝龟等人,则是董扶向刘益州举荐的益州名士。”
“严颜颇为勇武年约四旬,张任倒是颇为年轻也就二十出头。”
“至于景毅实乃良臣,他曾担任益州太守,使得当地政通人和,后因厌烦阉宦当道才辞官回家,目下景毅被刘益州任命为骑都尉。”
张松、法正、孟达等人,现今都只是十二三岁的孩童,这些人自然还没进入刘焉以及荀攸的法眼。
贾龙、严颜、张任这些人,刘表也多少有些印象,至于骑都尉景毅,却是让刘表着实有些印象深刻。
169年,第二次党锢之祸时,八俊之首的李膺被拷打致死,其门生故吏也多被牵连。
景毅之子乃是李膺的学生,但阉宦一党却并没有掌握到这个讯息,是故景毅并未受到牵连。
景毅不愿苟且偷生,于是主动上书请辞,被天下士人称颂一时。
了解清楚各方态势,刘表随即召集一众部属于府衙议事。
“此番交州、益州、扬州发生山越、夷贼叛乱,本侯既然担任平叛大军主帅,自然得为国分忧才是。”
“不过益州、扬州也发生了叛乱,本帅却是分身乏术,不知有谁愿为本帅分忧啊?”
听得主公刘表之言,刘磐、黄忠、于禁、孙坚、文聘、韩唏、黄盖、甘宁、李通等一众将领,顿时都激动了起来。
不过主公刘表要领兵平定交州叛乱,刘磐、黄忠二人,却是最终放弃了单独领兵的诱惑。
而韩唏、黄盖、甘宁、李通几人,身份地位终究差了一筹,是故唯有于禁、孙坚、文聘三人躬身拜道。
“愿为主公分忧!”
见得躬身拜倒的于禁、孙坚、文聘三人,刘表微微思索之后,自是沉声下令道。
“拜荆州兵曹从事于禁为荡寇将军,领军师祭酒荀攸及鹰扬都尉李通,率南阳一万精兵及南郡五千精兵,前往益州牂牁郡及益州郡平叛。”
“此去益州平叛,本帅会写书信与刘焉叔父,请他派骑都尉景毅及吴懿、张任,再增派一万精兵与你等一道平叛。”
“骑都尉景毅乃长者,还曾担任益州太守,熟悉当地情况,到时候你们可以多问询问询他的意见。”
“拜长沙太守、虎威校尉孙坚为破虏将军,领蒯良、黄盖及帐下部将,率江夏三千郡国兵及长沙五千郡国兵,前往扬州豫章、会稽一带平叛。”
“稍后本帅亦会书信扬州刺史陈温,命他调派七千精兵随你一道平叛。”
“拜水师都督文聘为平江中郎将,领都尉甘宁及一万水师,负责平叛大军钱粮转运,及荆州江河巡视之事。”
“南阳都尉韩唏领三千郡国兵,坐镇宛城负责南阳安稳之事。”
“本帅自领骑都尉刘磐、黄忠及一万五千郡国兵和六千精骑,南下会合忠义将军傅燮一道平定交州叛乱。”
“至于钱粮转运调拨之事,就拜托别驾从事刘阖及诸位了!”
听得主公刘表安排,一众部属自是齐齐躬身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