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轩拉开马车的窗帘,望着官道两旁的难民,这些难民一个个枯瘦如柴,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的,跟叫花子没有两样。
大部分难民都是拖家带口的,组成一个小团体,这也是百姓逃难的习惯和本能。
家里人口多的就一家人在一起,家里人口少的,就跟同村人一起,这样在逃难的路可以防止别人欺负。
“小少爷、说不是那些北方地区都没人了,百姓都南下逃难了?”海棠望着路上的难民们,眼眶红了。
她很庆幸遇到朱轩这么好都小主子,不然她的解决,可能就跟这些难民一样
朱轩的眼眶也发红了,他揉了揉眼睛:“并不是你说的那样,逃难的是穷苦村民,就如同杨家村的百姓一样,因为穷,承受不起自然灾害。”
“而那些城池里的人,依然活的好好的,干旱虽然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困境,但他们有余粮,不会被饿死。”
“你要记住,穷人生不起病,也承受不起灾荒带来的损失,而富人无论是什么时候,都依然能活的好好的。”
海棠若有所思,她歪着脑袋疑惑道:“小少爷、既然北方干旱地区的城池里能养活人,为什么这些百姓还要南下逃难,他们进城不就好了。”
“呵呵……”朱轩冷笑道:“他们进不了城的,自从干旱来临,城门已经为他们关上了。”
“再说了、逃难的百姓本就是穷苦百姓,身上没有钱,他们进城吃什么?你还期待那些富人会施舍给他们吗?”
海棠在富人家当过丫鬟,当然知道富人不会免费给百姓粮食吃了,她连连摇头:“小少爷说的没错,那些富人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他们宁愿把吃剩下的饭菜拿去喂狗,也不愿意给路边快要饿死的百姓。”
海棠还有一句话没说,她以前当丫鬟那家,就连对府上的奴仆都很苛刻吝啬,她们每天也就只能吃一顿饭,而且还是稀粥。
车队很快来到应天城太平门外,这附近聚集的难民跟更多,难民们各自划分地方,把空地直接当家了。
条件好一点的还有一些衣服被褥铺垫在地上,条件差的就什么都没有,只能去找一些野草树叶铺在地上。
这个时候还不到饭点,朝廷设立的粥棚还没开火呢。
朝廷也没有余粮,每天傍晚施粥一次,毕竟大明百姓每天也只吃一顿饭。
朱轩数了一下,朝廷的粥棚有十几个。
他在附近看了看,很快就找到一处合适的地方。
选好地方后,戴着斗笠的蒋瓛就带着人开始布置起来。
这边动静立马吸引了难民的注意,一个个全都看了过来。
不过、并没有难民敢冲过来,没看到周围有巡逻的士兵吗。
蒋瓛他们的动作很快,很快就用带来的砖头搭建好炉子,然后用带来的石炭开始生火。
几口大铁锅放在简易炉子上后,直接往里面装了一锅水。
朱轩则是在边上指挥着大家往锅里放调料。
鱼这种东西太腥了,如果没有东西压制腥味,多喝几口搞不好会反胃。
随着调料放入锅里,哪怕锅里的水还没烧开,香味已经出来了。
难民们一个个咽起了口水,实在是太香了,即便他们老家还没发生干旱的时候,他们也吃不起这些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