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军建制内,编有多少位大校?情况不一样,数量也不一样
关于我军的军衔情况,好多人比较关注上将、中将、少将军衔,而大校军衔关注的人相对比较少。特别是一个集团军建制内,究竟编有多少位大校,估计好多人也说不清楚。为此,笔者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先从大校的基本情况说起。1988年9月,我军实行新的军衔制,保留了55式军衔体系中的大校衔级。之所以保留大校军衔,在于能够使师级军官和团级军官在衔级设计上保持一定的档次,又能控制将官数量。此考虑,与1955年首次实行军衔制的情况一样。实行新的军衔制首次授衔,我军累计授予大校9600余人。大校军衔的佩戴对象,主要是副师级、正师级以及部分副军级军官。在大军区时代,副军级大校是存在的,只不过存在时间比较短而已。战区体制下,我军实行的是以军衔制为主导的晋升体系,“一职一衔”成为了主流,副军级大校的情况也就不会再出现了。回归到问题本身,情况不一样,数量自然也就不一样。笔者为大家梳理一下,关于大军区时代后期集团军大校的配置情况:
一、大军区代集团军一级的大校配置情况;
集团军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纪委副书记、后勤部部长(政委)、装备部部长(政委)等岗位为正师级大校,后勤部副部长(副政委)、装备部副部长(副政委)等岗位为副师级大校。叠加类似于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纪委副书记的情况,集团军一级的正师、副师级大校在12位上下。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军旅剧《蓝军出击》是很好的例子。第909旅旅长褚战刚升任集团军副参谋长之后,由旅参谋长丁凯接任旅长一职。褚战刚回老部队的时候,丁凯胸前佩戴的是副师级资历略章,肩章上却是上校军衔。这一情况属于“军衔倒挂”,也会影响集团军建制内大校的数量。
二、大军区时代集团军编排方式,也会影响大校数量;
在大军区时代,集团军的编排方式可分为师旅混编、全旅化两大类。唯独第21集团军是一个另类,该军在2003年体制编制调整后,辖内只有摩步第61师。这也就意味着该军与其他集团军相比,大校数量会少一部分。2011年,第21集团军装甲第12师拆分为装甲第12旅、机步第62旅,军政主官为副师级,大校也就会多2位。师旅混编型集团军、全旅化集团军的变量因素,在于师的大校数量比旅多了1~2位副师长(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介于3~4位之间。此外,集团军还编陆航旅(团)、防空旅、炮兵旅、特战旅、装甲旅等副师级单位,军政主官在10位上下。需要指出的是,部分集团军没有编有特战旅,大校数量就会少2位。前述情况只是常规情况,部分单位的军衔与职务并不挂钩。比如,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牺牲的邱光华,生前系成都军区第13集团军陆航旅(代号部队,曾被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陆航团’)副师职特级飞行员,肩扛大校军衔。仍以该旅为例,在雅安抗震救灾中,123名执行过汶川地震救援任务的老飞行员中,15名就是副师级飞行员。2016年2月,大军区时代宣告结束,我军进入了大战区时代。2017年新一轮军改之后,为建设新型陆军,集团军实行“全旅化”,编排方式相较于大军区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辖6个合成旅(部分7个)、工化旅、勤务支援旅、特战旅、炮兵旅、陆航旅(部分编有空突旅)、防空旅,旅一级副师级大校数量在24位左右。由于集团军取消了师级建制,领导班子很精干高效,正师级岗位主要集中在集团军一级,包括副参谋长、政治工作部副主任、保障部部长(政委)、纪委副书记(多由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兼),数量在4位左右。其中,保障部是由原集团军后勤部、保障部合并而来,编有1~2位副部长(副政委),对应的副师级大校应有2~4位。与大军区时代一样,战区体制下的集团军也有特殊的情况。比如,北部战区陆军第80集团军某合成旅勤务保障营卫生连在成立之初,就由该旅原旅医院院长周五成大校(专业技术六级)来担任。类似于这样的情况,自然也存在于陆航旅(空突旅)中。根据前述分析,我们可以大致推算出战区体制下的集团军正、副师级大校数量,保守估计在30位以上,而上限又取决于特殊情况下的大校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