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师建制内编有支援保障团,这是什么类型的团?有何独特之处?在我军军史上的不同时期,存在着带有明显时代特色的称谓。比如,1985年百万大裁军后的北方甲种(乙种)摩步师、北方(南方)乙种师、坦克师(旅)等。2016年军改之后也不例外,我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词汇——合成师。合成师建制内又编有支援保障团,这究竟是什么类型的团?又有何特殊之处?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理解以下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甲)什么是合成师?
2016年军改后,我们听的最多的是陆军系统集团军建制内的合成旅。合成旅脱胎于大军区时代的机步师(旅)、摩步师(旅),编有4个合成营及炮兵营、侦察营、作作战支援营、勤务保障营。战区体制下,合成旅是陆军的主流编制,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与以往的机步师(旅)、摩步师(旅)相比,有着质的飞跃,对于我军战斗力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其实,我军还有更为神秘的合成师,与合成旅的区别主要是编排方式不一样。我军的合成师有4个,全部放在了新疆军区。在合成师由3个合成团及火力团、勤务支援团。同样的,合成师比以往的摩(机)步师战斗力要强的多。
(乙)什么是支援保障团?
好多人对支援保障团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字面意思,认为其主管后勤保障工作。实则不然,支援保障团是合成师一级的作战保障单位,突出的是聚焦力量谋打赢。支援保障团不仅仅负责后勤保障那么简单,而且还要确保火力团、合成团可享受全方位、全体系、全过程的一流保障。不仅合成师编有支援保障团,在合成团、合成营两级,分别编有支援保障营、支援保障连。师、团、营三级支援保障力量,构成了合成师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搞明白了支援保障团是怎么回事,接下来再看看支援保障团的特殊之处。在笔者看来,支援保障团的特殊之处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整合各类支援保障力量,极大的减轻了师部的压力;
支援保障团整合了通信、电子对抗、后勤保障、装备抢修、警卫勤务、侦察、工兵防化等专业,而这些专业以往大多直属于师部。支援保障团的横空出世,理所当然的减轻了师部的压力。这个该怎么理解?战区体制下,汇聚了步兵、炮兵、装甲兵等十几个兵种的合成营,成了陆军机动作战基本单元。合成营最大的特点就是专业多、兵种组合模块多,这非常考验营部的统筹协调能力。一个合成营的军事主官,往往需要在基层摸爬多年,才能真正的具备驾驭合成营的复合型人才,这足以说明营部压力之大。倘若把合成营扩大到合成师,师部的压力可想而知。支援保障团的组建,能够让师部从容调配各类支援保障力量的同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作战指挥之中。同理,集团军建制内的勤务支援旅发挥的作用、效能,与支援保障团是一致的。
(二)符合新疆军区野战师的实际,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强;
在大军区时代,约束野战师战斗力提升的关键,在于野战师编制大、机动灵活性差,对后勤保障依赖程度高。因而,通过采用压缩编制的“师改旅”方式,就成了解决约束野战部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但是,这一模式并不适合新疆军区。众所周知,新疆军区幅员辽阔,不仅各野战师之间距离甚远,而且师部与各团之间的距离也是非常之远,走合成旅路线显然略显吃力。换言之,一个野战师铺开以后,如同一把豆子撒在地上,后勤保障、勤务支援的压力就更大了。旅级战斗单位本就编制小,撒到地上就更少了。特别是现代战争具有高强度、高烈度、高技术的特征,兵种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面对这一具有颠覆性的变化,合成师又该怎样才能强化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这就需要组建一支专业化、合成化、信息化、机械化程度高的支援保障力量的出现,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让合成师内部各要素间可以做到没有盲区的“战训耦合”。从某种程度来说,支援保障团就是一支机动作战力量,哪里需要去哪里,而这也恰恰符合新疆军区野战师的实际情况。由以上归纳可知,支援保障团的出现是组建“全域突击、立体攻防”新型陆军的具体实践。再往大处讲,合成师和集团军的编制序列有相同之处,无非配方有所区别。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合成师拉出去就是一个介于合成旅和集团军之间的“迷你集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