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佘老五望着窗棂反复思考的时候,栗腾太守正在雁门的市政大厅里,同周围的政府官员和社会名流们觥筹交错。
这是栗腾太守正在进行例行的辖区视察,正好走到了雁门郡。
这里举行的,是雁门各界对栗太守的欢迎会。几个附近的城守把栗腾围在了中间,在外围的则是幽州和并州北部各个郡城有名有姓的乡绅们。
大家齐声赞扬着栗腾的新政,有一个乡绅喊道:“栗太守,您登高一呼,我等从者云集。您发布的政令,小老儿我这几个月,日日揣摩,果然是字字珠玑。今年的粮食丰产,风调雨顺,您治下各处的形式不是小好,而是大好啊!”
不待他说完,立即就有其他的乡绅接话道:“栗太守,就说我们剧阳吧!自从推行了栗四条,土地统一管理,农业生产的产能,这不就上去了吗?平时乡里的闲汉、二流子也被收容了。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啊!我们百姓都念着栗太守的好,这不就给您送来了万民伞,还请您笑纳。”
说罢,几个乡绅老叟抬来了一柄四五米长,颂扬栗腾德政的巨伞。伞上缀有许多小绸条,上书赠送人之名氏。
栗腾没有想到自己刚上台这么几个月,就有绅民如此的拥戴他,立即感到有些飘飘然了。
他伸手拂过这万民伞的伞面,看到红绸上面用金线刺绣的“福泽万世”的字样。他微笑颔首,然后冲着围着他的众人一抱拳,敬了一圈。
然后朗声说道:“诸位同仁、乡绅、父老乡亲。我栗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本官的父亲,栗大将军曾经教育本官,凡事要当仁不让。既然大家送本官这柄万民伞,本官就收下了。本官代表的是先进的生产力,还有先进的生产方式,我们要与落后的生产方式做斗争,从而保证治下,在生产力上的优势地位。”
一边说着,栗太守就走向了宴会厅的讲台。
他双手扶住讲台,接着讲道:“我们的政策,就是为了保证我们先进性的工具。我们要保证‘栗四条’二十年、五十年不动摇。如果谁敢反对‘栗四条’,我们就要打到谁。各地的郡兵、城防,还有刁管处的执法力量,就是我们的依仗。如果这样不够的话?本官就让征北将军出兵平乱,在本官的治下,一定要把‘栗四条’推行到底。”
随着栗腾太守在台上振臂高呼,台下的官员和乡绅也跟着高举着臂膀。他们也在高喊着:“支持栗四条,支持栗四条,栗太守福寿延绵!谁敢破坏栗四条,我们就和他斗争到底!”
“栗太守真是仁政啊!栗太守,我们都支持您!”
“栗太守,并州太守那个狗贼,似乎并不想推行栗四条。只要栗太守您发话,我们这些乡贤现在就去上党,把那狗贼拉下马!并南的百姓太苦了啊!栗太守,救救并南的百姓吧!”
“什么?并南的刘老贼竟然敢反对栗四条?他奶奶的活腻了。谁敢反对栗四条,我们就砸碎谁的狗头!各位乡贤,咱们这就准备一下,让那刘老贼看看,什么叫民怨沸腾。”
看着下面汹涌的民意,栗腾太守得意的从侍者手中的托盘里拿起一杯黄酒,冲着下面的乡绅们举了一下。然后他对着下面喊了句:“诸君不要着急,路要一步一步走。本官在这里和大家共饮一杯,为了雁门生产力的发展,也为了雁门的人民。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栗太守,干杯!”与会的众人高声应答。
栗腾走下讲台,自有随行的护卫,把他和一干外人隔开。栗腾对着身边的屠晃侍卫长问道:“屠晃,怎么样?我的这番表态,达到组织的要求了吗?”
屠少校点了点头,回道:“栗太守,您的表现很棒,达到了我们的预估的要求。您看那些乡绅们,他们一个个都涨红了脸,激动成什么样子了。”
栗腾也顺着屠晃的目光看了过去,果然那些乡绅们都非常的激动。他们看到栗腾望过来的目光,纷纷向着他站直了身体。有的朝栗腾拱手,有的朝栗腾举起酒杯,甚至有的还朝栗腾行起了抬臂礼。
栗腾朝那些人点了下头,就收回了目光。这汹涌的热情,可不适合凝望。
栗腾对着屠晃有些疑惑的问道:“他们的热情有什么用?我们征北军能得到了什么?”
屠晃少校笑了一下,回道:“他们的热情当然有用,今年秋天的纳粮,我们获得了大量的粮食。为了保证您的政绩,这些乡绅们可是砸锅卖铁的支持您。”
“他们为了证明您的政策有效,甚至在南方购入粮食,充作粮税。现在大汉和南越还在打仗,粮食可是紧缺物资,可是让这些乡绅亏了不少。”屠晃又解释了一句。
栗腾点点头,感叹了一句:“粮食啊!这确实不错,咱们征北军卖出去,应该能大赚一笔。”
“呵呵,卖啥?咱们自己吃都不够,为啥要卖?”站在栗腾一旁的商紫茗不屑的说道,然后又说道:“现在整个北部都在大开发,元首搜罗了所有能找到的人力。这些人每天都要吃喝,幽州和并州的这点粮食,也就够填个牙缝的。”
“要这么多粮食吗?”这个消息让栗腾有些惊讶。
商紫铭得意的挺了挺胸脯,向栗腾科普道:“当然,元首已经征服了棒国和倭国,还有大量的瀛洲人和南越人也被捕获,据说还有南部战场上的汉国战俘,以及被刁管处缉拿的各处刁民。这可是一个你想象不到的庞大人数,现在他们都在我们的北部,进行农垦大开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