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年的质疑,韩非并不愿搭理。荀况不满的敲了敲桌面:“李斯,休得胡言!韩非刚正不阿,至于这少年为何坐在首座自然是理的。”
师徒的争执春申君也来了兴趣:“荀卿,这少年是何人?”
“秦国将军蒙骜之孙!秦国将军蒙武之子!”
荀况话音落下,在场之人无一不倒吸一口凉气,众人都是士族自然也关注天下大事,蒙骜王齮出兵攻打魏国,蒙骜占领魏国两座城池之事早已传遍天下,而蒙武也在蒙骜出兵魏国之时被拜为将军。
“原来是蒙将军之后,首座之位倒也是理所当然!”说完,春申君走到荀况身旁坐了下来,“今日有幸能听荀卿授课,倒也是一件幸事。”
荀况如同以往先将儒家文集诵读一番,又为众人解读孔孟名言。
随着解读的次数多了,荀况愈发感觉到儒家的不切实际和自私或许就如昭襄王所言,孔丘开办儒学只是为了自己的仕途罢了。
孔子路遇饥荒流民不曾慷慨解囊,还以此来教导弟子:此乃君王不施仁政的过错。
孔子路遇村妇,知其家中男丁皆丧于虎口,也只是对众多弟子感叹了一句“苛政猛于虎!”却是只字不提向君王建议减少苛政之事,孔丘心知若是向罗王建议减少苛政,君王会迁怒于自己,自己的功名利禄也将会失去。
荀况讲完儒家典籍,放下竹简开口向春申君问道:“令尹大人前几日我从北城门入城,见有工尹大人驱逐平民,不知春申君可知?”
“此事吾早已知晓!”春申君点点头,“官府需要建造军事,也补偿了那些平民大量钱财,可是那些平民贪得无厌认为官府给得不够多,所以工尹才派兵驱逐。”
荀况摇摇头:“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亲眼所见却与令尹所言大相径庭。我所见的是商贾招募游侠儿欺压平民。那些平民面瘦肌黄衣衫破烂,若真是官府给了他们钱财,何止于如此。蒙小子打退了游侠儿,工尹大人赶来之时,不分青红皂白就要缉拿蒙小子,不止令尹大人这算不得上官商勾结的贪赃枉法?”
春申君脸色一冷,这看了一眼下方的司
徒:“若荀卿所说是真?”
司徒不敢隐瞒,如实道于春申君,春申君听完大怒,当即命人前去捉拿工尹问罪。
春申君虽然并不在意平民死活,不过在一向奉守儒家仁德之道的荀况面前,也不得做做样子。
荀况道:“孟子曾言人性本善,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吾不敢苟同!
人性本恶!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纷乱理而归于暴。
富商有罪、游侠儿有罪,若有法度约束,他们也不至于如此猖狂。
工尹有罪,知法犯法应当罪加一等。官吏是法度的维系人,理当先守法而执法。”
荀况之言让所有人一愣,儒家授课怎么会牵扯到法家?
春申君大笑道:“荀卿这是何时入了法家?”
荀况摇头:“老朽并非入了法家,只是觉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在秦国之时见秦人人人守法,官吏谦恭节俭,廉洁奉公。城中无流民,山中无盗匪!反观楚国王城之中尚有官吏不仁强取豪夺,岂不是让楚王成为失道之君!老朽曾与昭襄王相谈甚欢,昭襄王有言:儒对国无用,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工尹便是儒、游侠儿便是侠。”
一旁的韩非蒙恬此时思绪万千,诚然如荀况所言,乱世之道唯有法才能强国安民!韩非更是将荀况所言一一记录在册。
在座有法家之人开口荀况求教,荀况皆能对答如流,荀况的法家造诣令得在场法家门人都自叹不如。
一道人影躬身走到蒙恬身边,低声下气的说道:“适才不知公子身份,得罪之处还望公子包涵。李斯一直都想去秦国游学,不知公子可否引荐?”
“小子这几年并未不打算返回秦国,李斯公子不妨求助韩非公子,韩非公子乃是霓太妃之弟,公子成娇的舅舅。”蒙恬并未将李斯看在眼里,心想既然李斯和韩非有同门之谊,韩非引荐一番也不是什么大事。
殊不知,蒙恬一言却为韩霓韩非姐弟二人埋下了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