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前边城守将镇西将军孙成海,与其子孙少怀叛国投靠敌国大代,又领着代国的军队攻伐大晋。
代国军队向来骁勇善战,此次又乃是倾举国之力前来征伐,本就因之前连续几代晋帝的昏庸与无所作为,而内乱不断、民不聊生的大晋已是毫无抵挡之力。
长驱直入的代国军势如破竹,很快便接连攻下大晋数座城池,城中守军与未及逃难的百姓尽皆命丧代国大军的屠刀之下。
一时之间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只能弃家而逃、背井离乡。
照代国军队这般所向披靡的推进速度,很快便要将战火蔓延至晋国都城之下。
就在晋国举国上下皆是人心惶惶,晋帝不顾朝臣苦谏,已是执意下旨将北蛮战场的守军调往樊城,以阻挡代国大军的步伐之时,代国军中却发生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混乱。
代国军中那场混乱,直至二十多年后,天下人方知其个中详情。
但在当时人们所知的便只有,代国军中主帅孙少怀突然率其亲兵冲出代国军营而后便再也没有出现过。在孙少怀失踪的同时代国军中所有上中两层将领,尽数被人枭首诛尽。连那底层将官也死了不少。代国军中的粮草辎重更是被人一把火烧了个一干二净。
原本摧枯拉朽般的代国大军一夜之间群龙无首军心飞速涣散甚至出现了大批兵卒溃逃的情况。
两三日后,虽有带着代国皇帝圣谕的使者匆匆赶至,却也未能挽回代国大军的溃散之势。
反倒是大晋樊城,原本正在为一触即发的大战而彷徨不安的军民,因着这场战乱,得到了些许喘息之机。
在这种时局下,若要说在由于战火蔓延,而变得动荡不安的天下间,还有什么地方的百姓日子还算过得安稳舒坦,那便要数景王御下所治的景地,还有与那景地接壤的雍阳了。
因着两地比邻,彼此的百姓与商贾之间往来也极是密切,故而两地之间若有什么民间轶事或是小道消息,皆会很快被传播开来。
此时景地与雍阳并未为战乱所波及,但是在这两地,近来也发生了两件大事,令得好事者皆在茶余饭后议论不已。
第一件事,便是当今的景王殿下周易安突然不知所踪,只留下修书一封,将王位传给了其弟周景安。
若不是知道周景安此人,自幼便对其兄长极为尊崇,又向来醉心修仙无心他事,景地的百姓官员,都要以为周景安为了谋权篡位,将他们聪明睿智的景王殿下给暗害了。
因着找不到原来的景王殿下,如今景地的官员,只能天天都将新景王堵在他房门口询问政事。新景王被逼得天天抱着柱子嚎啕大哭,要“离家出走”的景王殿下赶紧回家。
无巧不成书,雍阳近来也出了件大事。
话说那雍阳城外有座山,传说古时有仙人于此山中得道,腾云飞升而上青天,故而得名“游仙山”。
十年前,游仙山上突然有一伙落草为寇之人,占山为王建了个雁云寨,专门打劫过往货商。
照理说这雁云寨之人,与那寻常的山贼土匪并无二致,雍阳附近百姓应是巴不得官府将其剿灭才是,可实际情况却非如此。
若是有人去询问雍阳百姓,对那雁云寨人的观感,那得到的答案,基本上皆是称颂有加。
原因无他,只因这雁云寨之人虽是打劫过往货商,但实际上只要商队乖乖交上足额的“过路费”,他们便会让人通行,从不扰民,也不随意伤人性命。
甚至在这雁云寨建立之后,那些山大王们便将雍阳境内的山寨匪窝都犁了一遍。以往那些为非作歹、害人性命的山贼土匪,尽数被他们挑了个干净。他们更像守护神般,守着那附近的安宁。
雁云寨之人此举,使得无论是雍阳当地百姓,还是往来行人,都不必再提心吊胆,唯恐有那性命之忧。也正因得如此,以至于曾有雍阳守军意图对雁云寨进行围剿时,还有百姓连夜上山,前去给雁云寨人通风报信的情况发生。
而这近来雍阳所发生之大事,便与那雁云寨有关。
话说这一日,雍阳城外官道旁的一座茶寮里,年近花甲、穿着打着补丁、洗得花白布衣的老板,正将一队过路的商人迎进茶寮之中。
那商队中有男有女、有大有小。当中有个女子容貌美艳,一双大而明媚的桃花眼中,带着温柔浅淡的笑意,叫人一看便心生亲近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