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太监想到清河来传旨。
毕竟在其他地方传旨是个肥差,而给林海传旨,那就是个概率性的好差事。
倘若林海接旨了,那么大概率皆大欢喜,别的不说,传旨太监至少会得到一份来自清河的水晶纪念品然后开开心心回去复命。
倘若林海不接旨,嗯,那么大概率有人要倒霉。鉴于林海自己不会让自己倒霉,皇帝陛下远在中都,自然也不会倒霉,那么倒霉的定然是那个太监。
要么被林海咔嚓一刀,然后上报说是遇到了山匪;要么被清河赶了出来,然后因办事不力给皇帝咔嚓一刀。
所以从派谁给清河传旨这一条,大概就能看出皇宫内的势力变迁。
“话说,你是谁的人?”林海坐在主位上,两侧分列的是整个清河第一军的高级军官,成国荣和刚刚罚完跪还没有写战后总结报告,顶着一双巨大黑眼圈的丁林两人在林海后方持刀站立。
就这个架势,反正是不像要接旨的样子。
进来的是一个中年太监,只见他头戴巧士冠,冠冕旁耷拉着表示品级的蓝色绶带,一身蓝灰色的太监夏秋日常服,外面套着镶有紫红色围边的上衣,上衣倒是尽心熨烫过,也不知道在军营里他是怎么办到的。
上衣上刺绣的孔雀栩栩如生,看上去一点磨损都没有,就像是新衣服一样。
哦不,这就应该是新衣服。
清河众人都是过过苦日子的,这衣服他们一眼就能看穿,今天大概才是第一天穿。
至于下面,嗯,一个太监你看什么下面。
下面没有了!
这太监倒也懂事,完全没有摆出来一副“老子是来传旨”的架子,而是进门啪叽一声先给跪下,恭恭敬敬的朝林海行了个礼,一边媚笑一边高喊着拜见清河伯,祝贺清河伯取得大胜一类的话。
金丝刺绣的孔雀一下子给拍到泥地里,看得林海一阵没来由的心疼。
说实话这太监也是懵了。
按理说这里是中军大帐啊,连个地毯都不铺的嘛?
人家带兵出战,过得是勤俭节约了点,那指的是没有把家里的仆役厨子婢女丫鬟老妈子都带上,而不是你这种,堂堂清河伯亲自领军,大帐内居然是泥地...
早知道就不跪了。
“起来吧起来吧。”我们这里没这么多规矩。
林海哑然失笑道。
作为此间主人,林海说这里没这么多规矩,基本上就是客套话,你要是信了,那就是你太年轻了。
这太监在皇宫中摸爬滚打几十年,不可能连这样的话都听不出来,自然也不敢无礼,只得谢过清河伯,然后缓缓起身。
“你这是...才升的四品吧。”林海饶有兴致的打量了一下,指着太监身上已经被污泥玷污了的孔雀说道。
其实林海这个问题很没道理,要是按照大凉帝国的官制来说,一个伯爵也就是四品或者从四品的样子,哪怕是林海这样的实封伯爵,其实也就四品。
所以两人的地位相当。
嗯,这话谁信谁死。
一个内监,刚刚升的四品,连决定中午吃干饭还是喝粥的权力都没有,若是身边还带着两个小太监,偶尔还能摆出一副领导的架子,现在独身一人,若是真的想和林海计较一下身份,那么八成就会在这里遇到“高棉乱军,不幸殉国”了。
“回清河伯的话,”中年太监完全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下属的地位上,带笑回道:“这是陛下看小的远赴清河辛苦,临走时赏的品级。再说了,这一趟是给您宣旨,小人的品级要是低了,岂不是会让人看轻咱清河?”
“嗯,会说话,说说吧,你叫什么,谁的人?”林海哈哈一笑,果然不出所料,是临走的时候升的官,算得上是把抚恤金发在前面的行为了。
那太监倒也不意外,直说道:“小的名叫洪九,原本在浣衣局做事,这次听说能来清河拜见伯爷,便去争取了这个差事。没想到小的十岁进宫,在宫中洗了二十年的衣服,才堪堪熬成了浣衣局的管事,而一来您这儿,就能升到四品。您就是小人的大恩人啊。”
林海不说话,继续看着洪九的表演。
洪九声情并茂如同说唱一般吹捧了一阵,眼见林海没有任何的动作,而两侧的武官也是眼观鼻鼻观心,完全没有搭理他的意思,又补充道:“小的临出发前,拜了闫梓沛闫公公做干爷爷。干爷说了,清河伯是自己人,这次来要小的尽心办事。”
“哦。”林海笑道:“老闫的人啊,那就是自己人。”
然后转头给成国荣和丁林吩咐一声:“老站着干嘛,不累啊,去坐着。顺带给这位洪公公也搬把椅子来,不要这么拘束嘛。”
“老闫还说了什么?”林海看着把半个屁股轻轻放在板凳上的洪九问道。
说实话,他很是佩服这些可以虚坐,而且可以坚持好几个小时的高人,他们的腰马到底是怎么练出来的,难不成皇宫大内的太监都有绝技护身?
“干爷说了,这次陛下的圣旨,还请您务必收下。怎么做是您的事,但收,是一定要收的。”洪九一边说一边起身,从袖子里抽出一封圣旨来,双手举过头顶捧住。
林海使了一个眼神,成国荣起身大步向前,然后一把抓过圣旨,转头就递给了林海。
林海看得很快,除了那些每次圣旨上一定会用来凑字数的套话以外,大概只有三件事情比较重要。
第一,皇帝陛下拒绝了向清河发派援军的请求。这一点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毕竟林海其实也不想有外人染指高棉,而皇帝陛下不要说抽不出援兵,就算抽得出来,也不想白白的把兵力送给林海。
第二,陛下许诺若林海能拿下泰京,可以晋升他为公爵。这已经是在大凉帝国内部,关于异姓能封爵的巅峰了。
第三,就很有意思了。全篇语气都很平和的陛下在这里话锋一转,严词要求林海“有效控制攻打高棉的伤亡”,而且还不是控制自己士兵的伤亡,而是要控制高棉百姓的伤亡。
陛下的原话是:“攻打高棉,对百姓损伤过重,军队切不可胡乱屠戮。因此此次高棉征伐作战,高棉百姓的死亡人数应当在一百五十万到两百万之间。上不封顶,但至少要满足一百五十万的基本要求。”
而在圣旨的下半部分,为了让林海更好的理解这一说法,甚至详细写了哪些高棉百姓应该被记录到“战争损失”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