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没有科技领先的穿越?不,我有 > 第94章 益宁二三事

第94章 益宁二三事

益宁,一个曾经被战争摧毁的地方。

作为祥云省首府的大门,益宁曾经因为自己处于交通要道上而呈现出别样的繁华。

任何进入高棉的商队,都需要在益宁做最后的修整,这不仅仅是因为商队刚刚经过了西南的群山,人困马乏,的的确确需要休息休息,同时也因为这里是陈朝统治西南时最靠近高棉的榷场所在,所有的人都需要在这里接受检查,货品也需要在这里课税,之后才能沿着官道直通孟洋。

说白了,任何一个城市,只要处在这种转口贸易的核心节点上,要想不发财是不可能的,哪怕是个小渔村,也能成长为超级大都市。

太多年的和平与繁华让益宁人以为一切都是应该的,钱就像是地里的庄稼一样自然而然的就生长出来了。

哦不,还不一样,地里的庄稼还需要你去侍弄它,春耕秋收,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整年,才能收获出粮食,甚至一不小心遇到个天灾人祸,还有颗粒无收的风险。

可是在益宁,那就方便多了,只要打开城门,商队就来了;

只要有片瓦遮身,就会有豪商大贾要求买卖或者租赁;

哪怕你什么都没有,没关系,益宁县衙有过规定,凡外地客商要在本地贸易的,雇佣本地人的比例不得低于商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且本地雇员不得离开本地...

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要来做生意,你一定要雇佣本地人,还得达到三分之一才行,可本地人口就这么多,买方市场之下,就不是你想雇就能雇得到的了,若是给不出外地雇员两倍多的价钱,放心,你连根毛都雇不到...

就这样,益宁人成为了祥云省内的香饽饽,不少其他祥云人都千方百计的把户籍迁移到益宁来,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益宁人,只可惜西南山高林密,多有百里不同音的说法,外乡人总是因为口音的问题被认出来...

这样的幸福生活持续了好几百年,期间大陆大战无数,曾也传出过高棉可能和陈朝在西南交手的消息,这让益宁人异常的恐慌。是的,战争最是消耗财富,若是大军一过,繁华的益宁恐怕瞬间就只会剩下残垣断壁。

虽说陈朝朝中基本上没有西南人说话的份,但富有的益宁人有自己的办法。

先是大举贿赂朝中,要求朝廷调走在益宁附近的驻军,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益宁成为军事打击的目标,同时还能减少本地的军费支出,节省下来的钱甚至可以在城东二十里外修建一个新的货品集散市场,简直是一举两得。

然后再大举贿赂高棉高官。大家打仗不就是为了钱嘛,你来抢,也不过是抢钱,现在我直接把钱给你,省了你打仗的功夫,有什么不好呢?若高棉王实在是想打仗,益宁的游说团会竭尽全力的让高棉军队进攻陈朝的其他地方,实在不行还能提供情报和军费支持,包你打赢...

就这样,没有武装的益宁在乱世里活得特别的幸福。

然后,高棉军队打来了。

这次高棉王不想要钱,他要土地,他要整个西南的土地,总不能在益宁这里给陈朝留下一块飞地吧?

在收下益宁商会的重礼之后,高棉军队轻而易举的杀入了毫无防备的益宁城,不过还好,他们没做得太绝,毕竟这里以后也是自家的地方。

刚刚习惯了在高棉人手下讨生活的益宁人还没有喘口气,前方就传来了陈朝军队大举反扑,高棉人要顶不住的消息。

在高棉撤军的那个晚上,高棉军队有组织,体系化的劫掠和摧毁了整个益宁,他们尽可能多的杀人和抢劫,官方理由是避免这些人口和财富“资敌”。

随后的故事就很简单了,高棉、陈朝、后来的凉帝国,甚至夏国都来过一段时间,四方势力在西南反复拉锯绞肉,而传说中富得流油的益宁总是会在第一时间被列为打击对象,毕竟大家的军费都不怎么充裕。

待到林海统治祥云时,益宁除了残垣断壁和少数躲在山里不敢下山的流民,恐怕就只能找到老鼠和野兔子了。

连山匪都不来这里,因为实在是没有东西可以抢了。

经过了数年的重建与休养生息,现在的益宁,怎么说呢,又有了一丝丝繁华的味道,不过高棉也已经是清河的国土,往来的商队也就没有必要一定要在益宁修整,虽说这里还是个必经之地,但也就仅仅是个必经之地罢了--会比别的地方繁华一丢丢,但永不可能回到当初的盛况。

所以若要说清河统治西南以来,恢复民生,励精图治,到处都是一片祥和,人民群众赞不绝口的话--那么在益宁,至少对幸存下来的老益宁人来说,就绝对不是这样。

“若不是林海好大喜功,贸贸然打掉了高棉,我们这里就还是西南最大的榷场,怎么也不会落魄到现在这个地步。”

这是清河监察部对内舆情管理时发现的,老益宁人最喜欢说的话。

“所以,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光光靠舆论宣传,真的是一点用都没有。”

薛涛一脸怒容的对刘大诉苦道。

可怜的刘大,原本以为自己总算不用当县令了,结果清河实在是缺人,既然他不想在原来高棉的地方当官,那就调到祥云去吧。

对于刘大的任用,林海只用了一秒钟思考,而凌洋甚至连一秒钟都没用到就通过了这份决议,大家都很忙,这样的小事实在是不想挂在心上,况且张明智也说了,这个刘大有能力,只不过需要一丢丢压力...

那好办,去个难搞的地方,自然就有压力了。

“薛大人,您受委屈了。”

刘大赶紧赔笑道。

谁不知道薛涛是清河起家的时候就在的老人了,是能直接和陛下对话,甚至能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人,虽说一直以来薛涛就是管管唱歌跳舞的事情,但谁又能真的忽视她的能量呢?

“不是我受委屈了。刘大人,我也是苦出身,什么委屈都受过,这点不怕,但我那帮小姐妹,为了帝国如此辛苦,光是传达圣意和激励民心士气的戏曲就编排了十几场,全国演下来,哪里不是交口称赞一片叫好?

结果到了你这里,你猜怎么着?那帮王八蛋,尤其是那帮老益宁人,就直接把我的小姐妹们当做卖身又卖艺的歌姬看待,出言不逊肆意调笑也就罢了,甚至于往台上扔黄泥巴,还口口声声说什么在益宁,寸土寸金,自己扔块泥巴就相当于给了黄金,要我的小姐妹跟他回去当侍妾!

见鬼了,这帮王八蛋从来不肯认真踏实干活,总惦记着突发大财,惦记着曾经自己多么多么有钱,结果现在连个睡觉的窝棚都特么是漏风漏雨的,他们居然还想要侍妾?”

薛涛说一句,刘大就点一下头,薛涛不停的说,刘大就不停的点头。

到后来刘大不得不出言打断薛涛,毕竟薛涛口技了得,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说上几个时辰也不是不行,而刘大的脖子却实在是再也点不下去了。

“薛大人,您说的这些,本官也有所耳闻。实话实说吧,帝国的政策在别的地方推行都算得上不错,就唯独在益宁县这里,总是有些阻力。

这点本官也向上面请求了好几次支持,但您也知道,帝国这些年,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太守大人那边也实在是抽不出空来搭理这些小事。

反正益宁的重建和复兴都在按部就班的推进,没出什么大乱子,所以估计太守大人也忽略了这边吧。”

刘大一边感慨一边吐槽。

这几年在这个鬼地方他是受够了,不过还好现在来了一个能直达天听的人,还在这里吃了个不大不小的暗亏,这时候不夹带私货的吐槽一番,那就实在是对不起这些年他受到的委屈了,至于太守白昂大人知道了会不会不开心?

谁还管这个?

自己本来就不想当这个县令的好不好,再说了,林海陛下不是说了么,弄不好四年之后大家都要嗝屁着凉了,而白大人那个岁数和身体,弄不好还坚持不到四年后,所以谁管他去死啊。

“我虽然不管民政,但是你这边的情况也太异常了,弄不好会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要知道现在我们好不容易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所有人都要为了四年后竭尽全力,结果你这边出现了一大批唱反调的,甚至是躺平等结果的,若是消息传开,很有可能我们的努力会前功尽弃。”

薛涛皱眉说道。

“这个,要不这样,这几天先别表演了,让姐妹们休养两天,然后我和县衙里的人便装和姐妹们一起去表演,他们表演他们的,我们在下面认真观察,记录一下每一个人的反应,主要就是那群唱反调的。”

“然后呢?他们也没违法。毕竟清河没有‘不好好工作就得坐牢’的规定,你就算确认了他们每一个人,也拿他们没办法。”

薛涛不解道。

“当然不能用‘躺平’和‘没有好好工作’去抓人,但清河的法律如此厚一本...咳咳,我的意思是如此全面又翔实,这两天我认真找一下,总是能找到个好罪名,能把他们全给装进去。”

“你要知道,这样玩很危险。陛下不喜欢官员如此做事,毕竟一旦开了先例,那以后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官员罗织罪名坑害百姓的情况,所以一旦你这样做了,不管初心如何也不管结果如何,你的下场都好不到哪里去。你可别以为城里只有你的人,张津南的鼻子可灵着呢。”

薛涛有些担心,这个刘大的官声不错,人也不错,要是行差踏错半步,把自己搭进去就不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大明抄家王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重生大明1635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高衙内的恣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