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北境边防,隋炀帝又诏表兄唐国公李渊统领太原本部兵马和马邑太守王仁恭一同北备边朔。这等于把李渊任命成为了边防大将了,李渊手上这个兵权再一次地加重了。
但隋炀帝的威信却再一次地被削弱了。隋炀帝打高句丽,没打过人家,又遭到东突厥始毕可汗的挑战。那您想想,原来这个“圣人可汗”的威信何在呀?别说威信了,脸面都扫地了!再加上此时国内局势大乱,“反者多如帽毛!”这可是史书上的话呀!什么叫“帽毛”?就跟戴的那帽子上面的毛似的。那帽子就算是棉的不是麻的,那您数吧,那毛您也数不清啊!“群盗所在蜂起”呀!一十八家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到处是刀兵,到处在造反呐。隋炀帝每天接到各地战报如同雪花片儿一般。
隋炀帝看着龙书案上堆积如山的报告,“嗨嗨——”隋炀帝“噗哧”一声。怎么?整个人的心气儿都没了。原来隋炀帝雄才大略呀,那不是说自信了,自负啊!目空四海!天是老大,我真是老二!我就比你们强!我要干一番前人所没有的伟大事业!他以其大政治家的宏大气魄和无比丰富的想象力规划了他的圣王之业。可现在还圣什么王啊?还什么基业呀?全都泡汤了!根本没办法再实现了。
按说,越是到这个危急关头,才能尽显英雄本色!一个英雄跌倒了、犯了错误不算什么、不可怕,只要你振奋精神卷土重来。隋炀帝杨广那个时候也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你搞好跟那关陇贵族的关系,你把自己原来的苛政收一收,慢慢地放宽一些政策,你也不要再打仗了,你也把自己的私生活简化简化,跟大家同甘苦、共患难、共度时艰,领着大家继续奋斗……也许还会重新再来。百折不挠,那才叫英雄呢!可惜,最该隋炀帝发奋图强的时候,隋炀帝泄气了。这种泄气有可能是因为他看到整个隋朝很难再收拾起来了;这种泄气也有可能是因为他年岁太大了,早已经荷尔蒙分泌减少了,没有当年的雄心壮志了,无力回天了,心气儿本来就不足了,是人老的一种表现。总之,过去那个狂妄扩张的野心现在被搅成饺子馅儿——稀碎稀碎的。无边无际的权利欲望也受到了阻遏而变成了瓦凉瓦凉的了。一个个的无情打击让隋炀帝他的情绪“嗤溜”一下子一落千丈,低落到了极点。
既然他觉得自己无力回天,怎么办呢?哎,反正我现在是皇帝呀,反正我还有权利呀,反正我还能够吃香的喝辣的呀!大隋朝还那么大,乱折腾去呗。再折腾几年,只要不在我手上黄了,我儿子接过去,愿坏就坏、愿塌就塌,跟我没关系!我呀,得过且过!他脑袋往地里头那么一钻,他采用了最不该采用的策略!什么策略呀?鸵鸟策略!您看,鸵鸟遇到危险了,“嘣儿!”把脑袋钻到地底下去了——我看不见、看不见、看不见、看不见……只要看不见,我就当这危险没发生!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哎,隋炀帝现在就自欺欺人了,就开始逃避现实了。于是,您再看隋炀帝由打大业十一年年底开始,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从一个极端就走到另外一个极端,换一个后世的词儿、不恰当的比喻,就等于这隋炀帝由左倾激进的冒险主义,“吱溜!”就变成了右倾消极的逃跑主义了。在政治上没有了任何进取之心了,每天就是花天酒地呀。
转眼俩月过去了,到了大业十二年(616)正月元旦大朝会。您再看朝堂之上冷冷清清的,已经没有外国朝贡使者来朝了,哪还有地方土特产了?没了!而且,您先别说外国的、先别说那番邦了,按照惯例,你大隋统治底下的各州各郡那这个时候也得派使者或者官员亲自地到这里朝觐啊,你得给皇帝拜年呢,你得给皇帝述职啊,新的一年要开始了,说说你的规划呀。都得如此,团拜嘛。可是今年呢,就这各州各郡派来的使者官员也寥寥无几呀。为什么呢?来不了了。各地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啊,占领郡县,阻隔道路,有二十多郡的朝集使都不能到达东都啊。那这个时候,国内四方叛乱、政治失控已让这局势是相当严峻呐。可再看着隋炀帝,他不但是不反思自己的罪过,不但是不赶快地制定抚恤民众的政策,反倒是变本加厉地进行镇压呀,分派使者十二道发兵逮捕盗贼呀。但这种疯狂镇压也没什么成效,农民起义军是灭而复起此起彼伏,那真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扳倒葫芦又起瓢啊。
这隋炀帝一看——我得给自己考虑后路了。考虑什么后路啊?隋炀帝觉得:我待在东都干嘛呀?这北方太危险了。我呀,离开这个地方。哎,我到这个反贼少的南方去!南方现在还相对的平缓一些。另外,我好几次下江南,那个地方太美了!那地方美女也漂亮啊!就那美女的肌肤是北方女子没法比的。北方的女子大手大脚的,你看人家那里说着乌侬软语,哎呀……燕语莺声的。而且那个地方种啥啥活,一个稻子它都能一年长三季,不愁吃喝呀。我在这北方待着,就这些门阀士族天天地在我耳朵根旁边嘚啵嘚、嘚啵嘚,我讨厌他们!我看着他们就腻歪!而且,那有前车之鉴呐。那西晋王朝挡不住北方的胡人,不都衣冠南渡了吗?跑到南边偏安一隅、划江而治。在南边那不也待了一百多年吗?那东晋的皇帝一个个的也享福啊。一个人嘛,能够享多少东西呀?有南边那一片儿就够我挥霍的了,我何必在这里忧愁啊?我干脆把北方就让给我那手下的兵将——你们呢,能够管得了,你们就管。能够抵御得住,就抵御。能够把这造反的给我平息下去,就平息下去。我呢?南撤喽——我到江南、我到江都扬州,我到那儿玩去!谁不知道啊?人生三大事啊,叫“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啊!我身为皇帝也到那个地方去。
所以,您看隋炀帝这个鸵鸟政策起效果了,望绝两京,要三下扬州啊。
过去其实隋炀帝也给自己准备好龙舟了。可惜,杨玄感之乱的时候,在运河之上的龙舟水殿被杨玄感给烧毁了。烧毁没关系,我再造啊!于是,这隋炀帝来到东都一个月就下令了,让江都重新制造数千艘船,那规模比之前还大。“造好了,给我送到东都备用!”他就惦记着什么时候这龙舟打好了、运过来,我就赶紧地乘坐龙舟南下江都啊。
结果,没过几个月,大业十二年四月初一,他住的大业殿西院突然间发生了火灾。隋炀帝现在都成了惊弓之鸟了,其实只是个普通的火灾,他还以为有反贼闯入皇宫了呢,把这隋炀帝给吓得呀,当时连衣服都没来得及穿就吓跑了,直接跑到西苑,“嘣儿!”一下子钻草堆里了。等到火被浇灭了,才发现就是普通失火。
这一次惊吓让性格本来就有些分裂的隋炀帝更加不正常了,政治意志是完全崩溃,天天怅然若失。有的时候“噼哩啪啦”还往下掉眼泪。后来干脆不过问政事了,天天地寻欢作乐来解闷消愁。隋炀帝就盼着龙舟赶紧来吧,来了我就走啊!
但他这个想法被靠山王杨林发现了。杨林一看,这哪儿行啊!您不能走啊,您得坐镇洛阳,我大隋还有一线生机呀。
别人不敢提,靠山王杨林不能不提,是屡次上谏书。
隋炀帝一看,我这皇叔老是阻止我,我得找什么借口才能南下江都呢?他就跟宇文化及商量。
宇文化及一听,乐了。说:“陛下,这借口那不是有的是吗?臣给您出个主意——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您就能名正言顺下扬州了!”
“哦?”隋炀帝杨广一听,“爱卿此计甚妙!”
这才引出了隋炀帝梦琼花,三下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