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接连几天都有些低气压。
自从上次从姥姥家回来,苏长宁就一直闹着要弟弟要妹妹。
爸爸妈妈说有她一个就够了,她根本不听,天天嘟囔着:
“弟弟......妹妹......”
爸妈和姥姥耐心哄着,本来以为小孩子过几天就忘了,没想到从昨天开始,苏长宁彻底闹脾气不说话了。
谁想逗她开口,她就举着两张识字卡片给人看。
那两张卡片,一张画个小男孩,写着“弟弟”。一张画个小女孩,写着“妹妹”。
这都第二天了,看着一言不发的苏长宁,姥姥有些着急。
午睡时,苏长宁听到姥姥在客厅偷偷给妈妈打电话。
晚上,陈锦和苏云祥早早下班,一家人去了姥姥家,跟已经在家等着的姥爷开家庭会议。
苏长宁坐在客厅一角的小桌子前画画,听着客厅另一头的大人悄悄讨论。
如果再生个弟弟,会不会有可能是安和?
这些天,这个念头总是在她脑子深处隐约浮现,她不敢深想,小执念却越来越深。
“好了,就这么定了,再要一个,跟宁宁做个伴。明天带孩子去办证吧。”
姥爷做了最后拍板。
第二天,医生把检测报告递给苏云祥,看了看目光呆滞的苏长宁,脸色凝重。
“孩子的很多指标都很不理想。去办证吧,其实,你们以前的就诊记录也已经完全符合要求了。”
车后座上,苏长宁抱着残疾证左看右看,满脸的欢天喜地。
陈锦则看看残疾证,再看看自家闺女笑开花的脸,忍不住地扶额。
这都是什么诡异画面啊。
苏云祥看着后视镜里表情丰富的母女,深深感慨:
“咱这个闺女呀,八百个心眼子。”
“嗯,我觉得她比我心眼儿多。”陈锦的语气真的透着佩服。
“夫人很有自知之明啊......哎......不准影响司机开车......”
哈哈.......
接下来的日子,苏长宁的表现进一步惊到了家人。
他们眼见着在家里活泼灵动,会用单个词沟通的小女娃,一出家门,立刻闭口不言,目光游离。
“哎呀,前一阵不是会叫人了吗?”小区里的熟人都满眼同情。
姥姥低头,讪讪不多言,领着苏长宁赶紧走开,一直到家才敢笑出声来。
“这孩子真是聪明。”姥姥偷偷跟陈锦说,“原来我还担心她表现太好,让有心人说闲话呢。”
“说啥闲话啊,这一年多的情况大家也都看到了。妈,宁宁受过那么多苦,现在快四岁了还不能正常说话,咱们不亏心。”
苏家又恢复了风平浪静。
苏长宁每天还是去做感统训练。
她看过说明,知道这种训练对她这么大的孩子很有好处,所以每次训练都很卖力。
这具小身体各方面的能力也在迅速发展着。
下午的读书识字进展更快。
苏长宁有一天在爸妈的书架角落里,看到了一本新华字典,这真的让她又惊又喜。
因为在这本字典里,她看到了熟悉的注音符号和繁体字。
于是,每天下午,苏长宁都会抱着这本新华字典翻看。
很快,简体字她基本对应熟悉了,甚至以前的注音符号和现在的汉语拼音,她也对应着找到了一些规律。
姥姥每天看着这个抱着字典的小娃娃,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