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王侯大臣接连捧着酒杯,给太上皇李渊祝寿。
李世民兴高采烈,顾盼流连忘了疲倦。
吃酒吃到夜深,方才尽欢散席。
大家头顶满天繁星,或骑马或乘坐马车,陆续离席散去,各自回家安睡。
李世民敬奉李渊回大安宫安歇,才自己回到居住的皇宫后殿休息。
东突厥既已灭亡,剩余部众有的投奔西突厥,有的往北归附薛延陀,还有十万人口归降大唐。
李世民打算安插他们加入华夏百姓中。
李世民于是诏令群臣商议妥善方法。
这时朝中主政大臣,裴寂和杜如晦已经先后病逝。
629年,僧人法雅妖言惑众案,裴寂受到牵连。
李世民免去裴寂官职,把他食邑削去一半,令他返回故乡养老。
裴寂请求留住在长安。李世民斥责他说:
“你的才学、功劳,配不上你今天的官职。
只是太上皇对你过分恩宠,你的官位俸禄才位居当朝第一。
你前有蓄意诬陷冤杀刘文静,制造大唐第一冤案。
你本性懦弱无能,你却毫无自知之明,贸然请求挂帅征讨刘武周,造成三万精锐大军覆灭。
因为太上皇一直袒护你,你犯下这些死罪,都没有得到应有惩罚!
后来太上皇主政期间,国家治理方面失误极多,地方官府施政混乱无章,你是太上皇第一辅臣,我看不见你一点执政才能!
这些混乱失误,你负有主要责任!
我念及旧情,没有处死你,准许你回乡养老,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裴寂只得返回家乡,郁郁寡欢,不久就得病死了。
630年,杜如晦染病,向李世民请求辞官。
他辞官治病期间,李世民指示仍然按他的官职给他发放俸禄(工资)。
这时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女儿已经许配给杜如晦的儿子。
李世民担心杜如晦病情,多次吩咐女儿去探望杜如晦病情,又多次安排名医前去诊治。
但杜如晦还是病死,终年只有四十六岁。
李世民为此大哭不止,三天不能上朝理政。
这时朝廷重臣里面,首辅就成了仆射房玄龄。
房玄龄奉召到朝廷,商议归降突厥牧民的安置办法。
房玄龄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是征集众人的意见。
中书侍郎彦师古说:
“可以在河北一带安置归降的突厥百姓。
在突厥百姓中分别设置众多头领,管理各个分部落,才给保证安定。”
礼部侍郎李百药说:
“建议在定襄设置都护府,作为统一管辖,才是安定北部边塞的长久之策。”
温彦博说:
“建议仿照汉朝建武年间的做法,让归降的突厥胡人都搬到塞下,让他们适应当地环境。
让他们或耕种土地,侍弄禾谷高梁,或饲牧牛羊牲畜。
使他们的聚居区成为中原内地屏障,让他们繁衍后代,充实巩固边疆。”
李世民汇集大家各种意见,倾向按照温彦博说的实行。
于是再此召见温彦博,商议细节措施。
秘书监魏征也入朝参加议定。
魏征生气地劝阻说:
“突厥世代抢掠成性,与中原结下长久仇恨。
如今好不容易被消灭,陛下因为他们归附,不忍心全部杀光他们。
我认为自然应该让他们回到原来的领地去,断不可允许他们留住在中原腹地。
戎狄从来不讲信义,他们只是长了一张人脸,怀着野兽的心。
因为人身豺狼心,使他们自己弱了就请求归附,自己强了就叛乱掳掠。
如今归降的突厥人不下10万人,几十年以后他们生儿育女,繁殖成几十万人,必为我朝心腹大患。
试想西晋初年,各种胡人和中原百姓,在内地杂居。
郭钦江统都提醒汉武帝,把他们赶出塞外,借此杜绝祸乱根源。
只过了二十年,伊水洛水一带,都被他们占领。
过去的事可以借鉴,为何不引以为戒?”
温彦博争辩说:
“王者眼里没有外敌,对待天下万物,好象苍天没有罩不住的东西,大地没有盛不下的事物。
也今突厥不行了来归顺我们,为什么拒绝不接受?
孔子曰:教化不分种类。
如果把他们从死亡里救出来,教他们活下去的方法,教他们懂得礼仪廉耻,懂得仁义礼智道德。
几年后他们就变成了我们忠心不二的百姓。
再给他们选择首领,派出军队守卫,让他们感恩朝廷,又害怕国家威力,这样他们都争先恐后的趋附我们,有什么后患呢?”
李世民听了点头说好。
魏征一看,李世民态度偏向温彦博,知道已经不能让他回心转意了。
魏征憋着一肚子怒气,什么话也不说就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