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吴舟公司线上总计营收达到了72.3亿,线下渠道卖出了18.6亿,全渠道总计营收90.9亿。
zf部门拉走的口罩,给付的总金额是118亿。
所以,实际总计到账金额208.9亿。
单看营收,成本支出这块儿的话,净利润大概是有150多亿。
不过1月底,吴舟就已开始大额捐赠,以物资为主,都是前线最缺的那种。
这些东西具体货值多少,吴舟只要不说,外界也不清楚。
不过粗略估算市值的话,七八个亿也是有了。
比如投喂的那些饭菜,都价值五六千万,八九天时间,
当然成本的话,没那么高。
原材料啥的很多都是吴舟自己的,实际成本估摸着一天就在2千多万左右。
至于那些医疗器械设备,大多是之前储备的,但买入那些也是花了吴舟5个多亿。
吴舟呢,只是把最缺的那些设备大多提前备了。
但数量这块儿,以及种类,肯定是不能说万无一失。
还是有一些缺漏。
所以,在获知前线具体缺失的医疗器械设备之后。
吴舟公司再度联系了之前的医疗器械公司,加紧再定货。
大多数的产品比之平时,价格直接是翻了三倍多。
国外品牌也就算了,国内的个别公司,居然也这样整。
这特么不就是在发国难财嘛。
不过该买的还是要买的,让他们加紧排点,抓紧的把货给发出来。
挂断电话后,吴舟就通过流通系统,筛选国内外,有潜力,有实力的医疗器械公司,做个优先顺序排列。
再就是医疗器械方面的国内顶级人才,主要是科研人才,管理人才以及潜力人才方面
有系统帮助自己筛选,帮助自己排序人才的优先级。
吴舟做出最终决策还是比较快的。
下午一点左右心里做的决定,傍晚七点左右。
要收购的公司,以及要挖的人,都已经确定得七七八八了。
之后就是找对应的专业人士,专业的猎头,根据自己的需求买入了。
医疗器械的大型设备,门槛还是很高的。
比如说车载ct、移动dr,这些设备,吴舟如果是想要从零开始搞,即便吴舟特别舍得花钱,拼命砸钱,真正出成果的时间,也得至少数年之后。
再说了,这块儿,国内的联影医疗做得挺好的,吴舟也没打算掺和。
至于像监护仪、麻醉机之类,迈瑞医疗做得也不错。
等等
初期主要会选择一些简单的,门槛不高的,做到行业最优,然后再一步步的扩大版图。
再就是,吴舟真正想要做的实际上并不算那些大型设备的,更想做的是民众居家就可以用的小型医疗设备。
比如说,家庭版的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血液血分仪,集成穿戴设备,家用制氧机等等。
病患去医院了,大多都是已经有症状了,甚至可能已经偏晚了。
吴舟想做的医疗器械设备,是能提前发现,防患于未然。
当然,想法很好,真到实现这个步骤,中间还有很多路要走。
不过有个方向就好
很多东西,实际上原理也很简单,门槛不高,只是要做好的话,没那么容易。
比如说制氧机。
原理其实就是,把空气作为原料,通过压缩机压缩,压缩到一定的体积,再经过分子筛过滤,把纯度很高的氧气通过管子送到出氧口,然后通过吸氧管就可以呼吸到浓度很高的氧气了。
说得很简单,但是在其他方面,比如氧气精准的流量输出及控制,产品运行的稳定性,静音性,还有使用寿命方面等等。
这些细节体验方面同样非常重要。
这些就是需要精细化的研发设计,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方面呢。
不过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吴舟还是有信心的。
吴舟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其次就是人才,毕竟有系统帮忙筛选,唯一缺的就是时间。
找到合适人,不计成本地投入研发,吴舟还就不信了,搞不出来
国内的医疗器械公司,即便是行业头部,一年也才几十亿的研发投入,还有一堆只已投入几亿乃至几千万的。
这么点钱的投入都能让他们做到行业头部,吴舟百亿,乃至几百亿的投入,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还就不信了,做不到更好
“我的吴总啊,现在医疗器械公司正是订单突然爆发的时候,这个时候和这些医疗器械洽谈收购的事儿,价格不可能便宜啊,再等等吧,我听说wu市那边已经快控制住了,到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