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三家医疗器械公司,花了吴舟总计153亿。
再加上科兴那边70亿,还有一些人才的签字费,已经3月份陆续到岗的顶级研究员,项目资金到账。
生物医药这块儿,前前后后,当下也花了近百亿了。
这来个相加,数字倒还算激励,差点250亿。
而1.2月份,这个特殊市场行情,吴舟的公司总计的销售营收利润一共也就是283亿左右。
额外收入,口罩生产线大概预定了2000条,打款36亿,利润预估30亿左右。
所以合计起来.
前两个月,吴舟公司总计盈利大概是313亿。
这一下子花出去250亿,但如果看公司财报的话,账上还继续挂着63亿的利润。
也是因为这钱足够多,吴舟花起来也是足够的大手大脚。
医疗器械公司这边后续十年全部营收利润都花在公司的产业链研发上。
这个也不是开玩笑,做当然就是要做到最好。
整个3月上旬,吴舟几乎将全部时间都投入到了手上的这些医疗相关的企业当中。
毕竟花了那么多钱。
买来的这几家医疗器械公司,都是吴舟精挑细选的结果。
不仅仅是自身研发团队的潜力。
还有就是公司旗下控股的代加工厂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
有国内行业最优秀的代加工厂,生产品质即便放在国际上都属顶级。
又有,国内少有的,拥有核心技术且技术领先的生产企业,部分医疗器械的核心部件技术,都能直接生产,虽然性能这块儿略输于国家一线水平,但也差的不多。
手上既然有了最好的代加工品控的工厂,那当然,三家医疗器械的相关产品,能转移过来的当然第一时间转移过来。
不过有些东西工厂不一定能生产。
这时候,就是一些工程师们针对性的设计调试了,其他那些控股的生产水平一般的,该整改的整改,该停产的停产,务必是把生产出来的产品标准给提升上去。
、产业链生产优化这块儿,还会结合吴舟公司原本的技术部门,协调配合,争取在品控方面以及自动化生产方面更进一步的精进。
至于核心部件技术这块儿,既然当下是不如国际一线,那就加大研发,争取达到国际一线,乃至超过他们的水平,同时间,吴舟也会去筛选必要性的专利,看看能否买下。
再找找,这些技术背后的顶级大牛,是否能挖走。
科研这东西,需要时间,需要钱,需要人,也需要方向。毕竟方向错了,一切白搭。
正好,这些东西,除了时间没办法之外,吴舟都能满足。
连轴转了多日,吴舟也是感觉大脑有些疲乏。
不过突然吴舟看到了一则新闻。
“3月9日,纽股市开盘出现暴跌,触发熔断机制,综合指数跌幅均超过7%。”
吴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