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元年(344),因为李势没有儿子,于是他的弟弟大将军、汉王李广便上书请求李势立自己为皇太弟,臣僚中,马当和解思明二人认为李势兄弟稀少,如果再行废立之事,恐怕会使得他孤立无援,于是劝说李势答应李广的请求。
李势便怀疑二人和李广勾结,图谋不轨,于是便下诏命丞相董皎率兵抓捕了马当和解思明,将其二人诛杀后,再夷灭三族。
同时李势又派遣太保李奕率兵攻打在涪城的李广,并且将李广贬谪为临邛侯,李广兵败自杀。
解思明深谋远虑,马当深得民心,二人被杀之后,蜀地的老百姓无不为此感到伤心。
太和三年(346)的冬天,太保李奕在晋寿起兵造反,麾下兵马数万,李势亲自登上城楼抵御,成功射杀了李奕,同年,李势改元嘉宁。
嘉宁二年(347)晋国大司马桓温率兵伐蜀,成汉军大败,李势孤立无援,最终遣使向桓温请降,桓温便将其和其叔父李福、从兄李权等十余人全部迁徙到建康居住。
苻苌在得知王羲之去世之后的消息,竟然感到了一阵惆怅,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想起了护送王旷灵柩南返的孙绛,也不知道孙绛回去了没有。
“陛下,王丞相求见。”忠禄的声音在苻苌的耳边响起。
“宣他过来吧。”苻苌头也没回的说。
“臣参见陛下。”
“景略,怎么了?是又出什么事情了吗?”苻苌知道王猛不会无缘无故的前来求见,于是问道。
“陛下,刘卫辰率兵掳掠了我大秦边民五十余口作为奴婢又献给我们。”王猛有些脸色难看的说道。
“刘卫辰?”听到刘卫辰的名字,苻苌一时感到烦闷无比,原因无二,就是因为此人太过于反复无常。
前世的时候,他先投靠秦国,接着又因为纵兵掳掠秦国边民而被堂弟遣使训斥,于是转而投靠拓跋代国。
几年之后,刘卫辰又背叛拓跋代国,被拓跋什翼犍率兵击败,于是他便再次投降秦国,结果半年之后,刘卫辰又一次背叛秦国,被堂弟派遣邓羌将其击败活捉。
但是堂弟并没有严惩刘卫辰,反倒是继续任命刘卫辰统帅自己的部落,还任命他为夏阳公,再后来,刘卫辰在与拓跋代国的交战中连战连败,堂弟于是命苻洛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上,以刘卫辰为向导,直接攻灭了拓跋代国。
然后堂弟将拓跋代国的土地和人口分成两部分,交给刘卫辰和刘库仁统帅,而刘卫辰则是为自己屈居刘库仁之下而感到愤懑,于是杀死秦国五原太守,再次起兵造反,随后,刘卫辰便被刘库仁击败,而后堂弟再次选择原谅了刘卫辰,并对他委以重任。
秦国灭亡之后,刘卫辰继续反复横跳于各方势力之间,直到最后被拓跋珪击败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