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孩子们,王衍爵摇头:“这样培养人才,太慢。”
舜华说起当时的想法:“当时是想,家里也一堆孩子,大家一起,慢慢长大吧,这一晃眼,还真长大了。”
王衍爵不由得望向她,一双大眼睛,还是那样清澈动人,脸上的稚气不见了,代之一种沉静自信的大气。
当初那个还有点羞涩的卖茶姑娘,已经蜕变成一位清丽脱俗的佳人,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的一娉一笑,越来越牵动他的心。
“你也长大了,丫头。”他低声说,满腹心事的样子。
舜华知道他后面要说什么话,忙截住他的话头:“快回去收拾行李吧,早日回家,还能赶上中秋节。”
另一边,汪年三人知道了他们要回袁家村的消息,非要跟着去。说是上次没看到满山茉莉花开的美景,这一次,一定要去看看。
汪伯彦和杨应焘,听说儿子要跟着王衍爵出游,都没有出声阻止,不知报着什么心态。
王鹤寿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舜华一行人,已经在袁鸿舟派来的船上了,他急忙安排儿子王嘉爵和女儿英娘,追上去,跟在他们的大哥身边涨见识。
英娘第一次出远门,兴奋得跟一只从牢笼里放出来的小鸟似的,不时地跑到甲板上来,见到什么都好奇。
江岸的芦苇,天空的飞鸟,还有江里猛然跳出的鱼儿,都引得她惊叫连连,尽显小姑娘无忧无虑,活泼率真的天性。
反之,王嘉爵则满心满脸的厌烦,让他离开声色犬马的南京,去偏僻落后的瑞昌乡下,他是一万个不乐意。
况且,他和舜华之间,还隔着两次仇恨呢,一次,是他请人,到袁家村毁人家的花苗,那一次的锅,让徐家背了,但他做贼心虚啊。
另一次,他找人绑架舜华,差点让他流放到西北边陲修城墙,害他老子不知道花了多少银子,才让他脱罪。
从那以后,他都躲着舜华走,这个乡下妹子,他惹不起。
谁知道,他的好堂兄,不好好待在北京,为族兄做事,却天天跟那个乡下妹子待在一起。
他阿爹告诫他,要想顺利接手老爹手里的家族生意,他就要胜过那位好堂兄才行。
现在,连汪、杨两位业界大佬,都默许他们家的接班人,与王衍爵交往,那么,他的好堂兄身上,一定有值得人家结交的东西。
做为王家人,怎么能让旁人抢了先?也不管他愿不愿意,就把他赶出来,说是兄弟之间,些许误会算什么呢,一杯酒的事。
舜华一行人,不知道王家兄妹在后面追赶他们,八月初十,众人到码头镇下船。
舜华要在码头镇安置钟二一家人,便让王衍爵领着汪年三人和他们的随从,先去须弥寺安置。
钟二一家四口,儿子七岁,还没上过学,女儿三岁,跟她娘一样沉默寡言。
钟二的妻子,在城市底层人家长大,连南京城有几条街道都分不清,一下子来到千里之外的瑞昌,紧张得跟一只鹌鹑似的,牵着一双儿女,紧紧地跟着钟二的脚步,生怕走丢了。
舜华把峰儿等几个小孩子,放到袁四爷的店里,派小满看着,自己带着立春,雷和尚帮钟二提着他的工具箱,去找雷五安置他们。
周大丫忙让人给雷五送信,他家已经用上仆从了,日子过得不错。
大中午的,雷五从纺织厂回来,听说钟二是舜华请回来的工匠,高兴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