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乘虚步空,起海凌烟,出入无间,呼吸千里。
一能入火不焦,入水不濡,刃之不伤,射之不中,冬裸不寒,暑裘不汗。
一能恣意立成禽兽草木,转徙山川陵岳。
一能防灾却害,益寿长生。
一能煎泥成金,煅铅成银,水炼入石,飞腾流珠,乘龙驾云,浮游太清。唯王所欲。”
安乃叩拜,身进酒脯,请试风雨云雷之类,无不立见。王称八公为化人,朝夕礼拜供奉。
八公遂授以《玄王丹经》及三十六卷水银秋石等方。王与八公日上高山修炼。
药既成,未及服食,于元狩元年冬,忽闻汉廷复削地故事,王欲谋自保,八公以为不必,乃止。
王有子名迁,好试剑,自谓人莫如己。
闻郎中雷被精于剑,召与之戏,被误伤迁身,恐为所杀,与其党伍被谋,共上书诬王与庐江王赐谋反。
帝使宗正持节来治,庐江王惧,乃自刭死。
宗正先至淮南,未及国,八公谓王曰:“可以去矣!此天之所以遣王也。若无此事,日复一日,未能去世。愿王勿疑。”
王欲与弟赐同度,闻其自杀,大恸,与八公登山设祭,宴谢宾客,埋紫金于地,分服秋石成丹。
王临行,欲诛二被,八公曰:“不可。仙家不欲害行虫,况杀人乎?被等诬人,自当诛灭。”遂与腾云而去。
所弃置药鼎,鸡犬舐啄,皆得轻举。数万人观瞻,俱闻鸡鸣天上,犬吠云中。八公与安所踏山石,皆成足迹。
安虽飞升,未得上天,随至海外一山,遇诸仙,众皆令称为仙伯,教其屈曲承奉,方可朝见王公。
安应命,奈少习尊贵,未娴卑下之礼,坐起不恭,语声高亮,或误称寡人,于是仙伯之主者入奏王公,言刘安不敬,应再斥下方。
八公为安谢过恳求,乃得谪守仙都之厕。三年后方为散仙,不得处职。如改过悔悟,原许下次擢用。
安深自克责,以期上证,自号淮南子。
欲度弟赐出世,八公曰:“鬼者,归也。人死,骨肉归于土,血归于水,魂气归于风。其阴气薄然独存,故为鬼。故天气为魂,地气为魄,阴阳浑合而成人,随神出入。故《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今赐已为鬼魂,何能度入仙境?岂不知有阴不仙乎,若怜无后,使其返魂则可也。”
淮南子喜问其术,八公曰:“西海中聚窟洲上有大树,与枫木相似,而其材芳花叶香,闻数百里,名返魂树。叩其树,如群牛发吼,声震远近。伐其根心,玉釜中煮取汁,更用微火煎之如黑饴,令可为丸,名惊精香,又名震灵丸、振檀香、却死香。死尸一染其香,即复活矣。”
淮南子哀求八公,即往西海合香,回至庐江救死。幸而隆冬之侯,尚未肤臭,为朝廷旨意未转,不敢棺殓。
八公以香向鼻触之,赐立苏,如醉梦乍醒。仍以死信报,外隐其复生之事。八公自归山中。
后淮南子勤修数年,何侯与八公同来,说明化生根由,即荐于东华帝君。
时何侯已进为南宫右相,帝君命淮南子居太极真人之位。
及宗正至淮南,已失安矣。推问,始知仙去。
宗正复命,帝怅然曰:“使我得如淮南,弃天下如敝笥也。”
乃使廷尉张汤推案伍被等诬告,皆论斩。淮南、庐江眷属无恙。
城固人张骞,自元光元年奉使月氏,持节往通西域,十三年始回。历言诸国风俗:“大宛产善马,千里不罢,嗜食苜蓿,已得其种。
又得葡萄酒,开埕露置十年不败。
安石国得其榴木,其实如升蕴,子粒如丹砂。得胡荽杞酱之类。
既至大夏,寻黄河源以渡。
邛崃之山多竹,枝干扶疏,坚如铁石,其色类漆,光可照人,堪作拄杖,折而策之,至邛山植之复活。
欲渡安息黑海,苦无舟楫。忽一枯槎自上流来,遂试乘之,复溯流而上。
片时,到一处,朱槛绿窗,晶台玉岸,有二三妇人机织,皆停梭问曰:‘此上界斗牛宫,凡夫何得误入?’一女持钩竿撑开,顷刻还流至初处。
舍槎而起,重由诸国而回。”
帝闻之欣然,复欲事西南夷,问群臣以浮槎之故,众莫能对。
诏募博闻之士,有中条客张果入对曰:“尧时有巨槎浮于西海,槎上有光若星月,浮游四海,凡二十年一周于天,复还西海。名贯月槎,又名挂星槎。羽仙多乘之游戏。”
帝讶曰:“此言不见载籍,客将妄对耶?”
客曰:“臣实尧时丙子岁生,故知其事。”
帝观其貌,如六七十者,乃试问以唐虞典章,条析如掌。
帝犹疑其记诵之学,未能尽信。而喜其多闻,拜为侍中。
果荐河东孙博有清才,能属文,诵经数十万言,隐林滤山。帝召至,与果同职,时谓二仙侍中。
帝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皆不中。果、博微笑不言,东方朔请射之,乃别筮布卦而对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
帝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
时有幸倡郭舍人,滑稽不穷,常侍左右,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臣愿令朔复射,朔中之,臣榜百,不中,臣赐帛。”
乃覆树上寄生,朔射之曰:“是窭薮也。”
舍人曰:“果知朔不能中也。”
朔曰:“生肉为脍,干肉为脯;着树为寄生,盆下为窭薮。”
帝令倡监榜舍人。
是秋,匈奴浑邪王来降,庚申二年,以张骞劝谕之,功封博望侯,遣霍去病为骠骑将军,西略其地。
去病独将万骑出陇过焉支山,单于为庭于祁连山,去病杀其所部楼兰王,虏西戎休屠王,得其祭天金人。其太子日?,没入黄门养马,帝奇其状貌,命为侍中,赐姓金。
壬戌四年,命卫青、霍去病出塞,逐击匈奴,沙漠之南无王庭。
帝以北方既平,极事神仙,下诏求方术之士。
初,山图邀渭桥阴生,投丰沛间遍访清平吉,数年不值。后至齐遇公孙臣,言与吉相识,今往南海寻安期生矣。
正是:得信方行道,知期可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