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筑通灵台于甘泉宫内,以招其魂。时有青鸟集于上。
冬十二月,杨辽北回,言:“于碣石遇一人,颜如五六十岁,止臣车,称是墨子。云:‘将往游蓬莱,闻帝以帛璧聘我,不能应命也。’乃出一图与臣转谢。”
帝览之,是穆天子驾八骏游四极图,不解其意。
甲午春正,唐都、洛下闳造太初历成,知帝将终,遂辞去。
临行书于后云:“历八百岁当差一算,有出而正之者。”
二人归蜀,入大峨山洞。
昔鬼谷子见大峨、小峨相对如眉,重崖复壁,深远莫测,隐而着书。
都、闳从学星历之术,功成,复来相寻,常随往来于于青溪越蜀。
二月,诏立弗陵为皇太子,霍光、金日?、上官桀并受遗诏。
帝崩于五柞宫,殡未央前殿,其所玩好,皆入梓宫。
三月葬帝于茂陵。奉太子即位于高庙。帝孺慕生母,追尊为皇太后,将祔葬茂陵,举棺空如无物,启视但有丝履起云,即令葬之。
武帝寝殿中有怪,每夜群臣相惊。
一日武帝忽现形,谓茂陵令薛平曰:“我虽失势,犹为尔君,奈何令吏卒上陵磨剑乎?”言讫不见。
平视陵旁果有石可为砺,吏卒常盗磨刀剑者。
霍光知之,欲行捕斩,尚书令张安世曰:“神道茫昧,不可为法。”光乃止。
乙未,建元始元。
长安大疫,死者过半,帝寝食俱废。杨辽言:“前使北方,路由汾阳,遇一人,姓尹名林,云初名澄,字初默。
幼时经行太山,见石上悬一青芝,夜望有光,采食之,日能行六七百里。
又于峨眉遇一太清真人宋君,往朝太乙,林叩首求哀,得授三皇内文、九丹秘诀,修之大验。
遂能投符水中,水为逆流百步,洪涛顿息。以药求暴死者即活,善治鬼怪,能使自缚而来。
颇知未来之事,于周安王三年应为道士居于楼观,已四百余岁,今在乡里救人。如召至,疫厉不足忧矣。”
帝即厚币聘至,问其救疫之术,林曰:“臣药所就无多,恐难普遍。闻先帝末年有月氏使献返生神药三枚,出聚窟洲人鸟山,或名振灵丸,一种六名,实灵物也。八公以此活庐江王者,请以此辟之,其病自灭。”
帝令取神香,烧一枚于宫中,香闻百里,得嗅者不染疾,病者皆起,其死三日者,熏之复活。
香气细缊数日不歇,帝乃秘录余香,尊礼林于王邸,常幸邸谘问。
一日,太微帝君遣仙官下迎,授为太微真人。林遂乘云而去。邸吏报闻,帝惊异。
戊戌四年,有商人于扶风郿市,以青布三十匹、钱九万,买得二物,武帝旧时左右识之,执至都中,奏言:“西胡康渠王所献玉箱一、玉杖一,先帝甚爱,故入梓宫。此商恐盗于茂陵也。”
帝诘其从来,商人具说卖者形状,乃知是先帝。使人审视,陵寝无恙。
帝命给原值放归,二物藏于太庙。
未几,抱犊山居民进道书五十余卷,视之皆茂陵所藏,帝命赉之。益信先帝得仙。
时将作大匠张庆有女曰微子,少精思于静寝,感格仙真降临,自言:“东华王妃淳文期青童君之妹,为尔专一,故暂降教。”微遂拜为师。
文期授服雾气之法,曰:“云雾是山泽水火之精,金石之盈气,久服则能散影入空,与云气合体。”
微子依法服之,得以通灵。
帝闻之,召入问道,微子对曰;“爱民以养国,爱身以养命。”帝善之。
自是,微子常游行于空。
苏武羁北十九年,前以死闻于汉。及微子归,言仍在海滨持节牧羊。
帝遗使贡索,匈奴不能隐,始放还,拜为典属国。
辛丑,改元元凤。
上官桀欲谋杀霍光而废帝,事泄,族诛。
壬寅春,泰山上大石立起,上林中僵柳复生。
帝年壮无子,多御内嬖。
元鼎初,有神女来游,招灵阁,留一玉钗,武帝以赐赵婕妤。
至是宫人求之不得,谋欲碎之。启匣视钗,惟见白燕升天。宫中因争作玉燕钗。
甲辰夏,帝凿琳池,七夕临池张宴,令宫女穿针乞巧,先得者为胜。
后二年,三妃并得孕。
丁未,改元元平,四月帝崩。遗腹产二子一女。
霍光议立昌邑哀王之子贺,奉上官太后诏,迎立之。
贺素狂纵,居丧游猎不止。
王尝见大白犬戴方山冠而入,王以问龚遂,遂曰:“此天戒也。言在侧者,尽冠狗也。”
王不改,霍光忧遗无计。
田延年曰:“何不建白太后,更选立贤者?”
王数出游,光禄大夫夏侯胜当乘舆谏曰:“天久阴不雨,臣下有谋上者。”王谓胜妖言,命以属吏。
光召问之,胜曰:“在《洪范》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下人有伐上者。”
光益重经术之士,会议共白太后,使还昌邑。
初,卫太子之子史王孙,娶王夫人生子病己,遭巫蛊事皆遇害,皇曾孙坐收系狱,廷尉丙吉知其冤,谨护之。
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
时上林死蚕食柳叶,成“公孙病己立”五字,昌邑王废,议所立未定。
吉言于光,光奏白太后,群臣迎病己即位。
明年,建元本始,立许婕妤为后。
己酉二年,封昭帝遗腹子二人为王。
庚戌二年,许后有娠而病,霍光夫人显使女医以药,饮后而崩。
辛亥春,光女为后。是夏地震,明年改元地节。
癸丑,霍光薨,帝始亲政。
甲寅夏,立子奭为皇太子,以魏相为丞相。
时霍氏骄侈纵横,帝收其印绶。
乙卯欲谋废天子,事觉皆弃市。光少子延、去病庶孙绩在逃。
初,茂陵徐生自云名福,数上言防霍氏,宜以时抑制其权。
及诛霍氏,迁福为郎,下诏搜党族灭。福极陈二霍有大功,于是诏留延绩继其宗祀。
福谓同舍郎曰:“予将跨凤游丹阳贺功。”旋归东海岛上。
丙辰,改元元康,时有凤凰下集彭城,众以为瑞。
丁巳二年,有司奏丹阳句曲山有茅真人,白昼飞升,万姓瞻睹,帝县其地曰句容,名其山曰茅山。
初,唐、葛、周得河上公指点,居咸阳日久,知太原茅君之子若孙仁厚之至,而熹子祚更是诚实。
娶许氏,过三旬无子,奋志行善,施财粟,赈济贫民。
行三年,许有娠,于景帝中元五年十月初三生子。
红霞盈天三日,因名盈,字叔申。
自少秉操特异,独味清虚,后连生二弟,遂别父母,入恒山修道。
时年十八,得遇西城王君。
王君初在中岳后宫林屋洞,吴王使韩崇下探,授以丹方。
崇行之有得,精气永不衰惫。仕汉为汝南太守,在郡十四年,治政为天下最。王君又降,挈入大霍山洞同炼,崇得上升。
王君巡游五岳,偶至恒山,茅盈遇之,拜为师。叩至真上道,王君惟授以饵木调神之法。盈行之,便得身轻辟谷。
所谓:木耳能补脾,气满不思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