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入句曲华阳大内为保命丞,初平间,在王屋得此四人为徒。
今见戴孟,因出河图示之,内有云:“吴楚多有得见太平者。”
乃语诸弟子曰:“此语不虚,此验不久。吾将避入此地矣。”
设山肴数色,共酌兰浆。
豪谈既久,叔期素善啸,酒酣鼓掌啸歌,声若冲飙之搏击长林,众鸟群鸣天际。
须臾,归云四集,零雨其蒙。
相聚数日,孟别去不复归朝,南游中岳,后得师李先生,受步七元之法,道德弥高。
叔期欲南行,因改名昞,以神丹之方传与四徒。
欲践实地行去,买舟乘之,舟人不许,乃张盖坐舟中,长啸呼风,乱流而渡,舟人始惊服。
游至东阳,遇张巨君,过舟叙谈。
为乏酒肴具供,遂与舟子借楫,解囊取瓢,便酌河水为酒,削木楫为脯,招舟子共享,三人皆得醉饱。
少顷视之,楫则犹是也。
昞担囊就陆,别去。至长江渡头,求船不得,布席于水,如驾帆焉。
须臾登南岸,择居赤山。
其时深秋木落,风劲草枯。见此萧条风景,叹曰:“吾闻春色先归江南,今小春天气,一阳将回,守不能先时而至耶?”
对枯树咒之,即生花蕊,满山仙李碧桃,白梅红杏,烂熳如艳阳时候。
附近多强人、猛兽,昞以气禁法治之,禁人人不能起,禁虎则伏地低头,咸如絷缚者。
于是一方敬服之。
毛、刘、谢、张同在王屋三十余年,得受丹方,共修逾年。
丹成,伯道先服即死,道恭服之亦死,稚坚、兆期不敢再服,弃药而归。
未出山,忽见伯道、道恭各乘白鹿在山头,有众仙童执节侍从。
二人悲愕悔谢,伯道不顾而起,道恭授以服茯苓方。
谢、张闻魏伯阳有周、冯二徒,始因信道不真,其后研究《参同契》,励志自修,终得出世。
谢、张欲购此书,闻青州徐从事能注其义,东行访求不值,有谓:“与魏公去游会稽矣。”
二人复往南寻之。
伯阳归故乡,遇同郡淳于叔通,喜其灵慧,以《参同契》与观。
叔通读而赞曰:“其说似解《周易》,实假爻象以论作丹之意,公诚为万古丹中王也。”
伯阳曰:“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故托言之耳。”
更传以口诀,往邀从事,相将入绿萝山,桃源深处作炼。
道成出游,路遇谢、张。魏公知其来意,令叔通注五相类之义授之,三人携手而去。
谢、张探得其旨,发愤苦修,始得度世。
会见毛伯道,问以不顾之意,曰:“此季子激余子之术。不然,汝又生退悔。”
二人谢服。
刘道恭既得道,志愿高大,改名道伟,复入嶓冢精修,积二十年,遇宛丘先生来,拜求其道。
先生试之,将一大石约重万斤,以一白发系而悬之,使卧于其下。
道伟神色无异,心安体悦。
又十二年,先生复来,赐服轻举神丹,带升天界,谓曰:“凡升天者,必先谒三天大法天师,然后上朝玉帝。”
于是同诣正一真人阙。
天师闻与宛丘同来,即出相见。明日引入仙班,朝见上帝。
天师即道陵也,于桓帝永兴元年自蜀还至蕲春玉台山,与王赵修炼辟瘟神丹,救此一方疫者。
又于平盖山合九华大药,分饵诸弟子。
真人在蜀,常与鬼谷先生交游,闻先生有山洞在近,南游余汗访之。
至仙岩,上有二十四岩,岩石灵奇,多窗牖、几榻、禽鸟之状。
真人幽赏未已,先生率诸徒迎邀。
其洞杳晦,入必以烛,真人呵神灯照之。周四五里,可容数千人。
旁有一洞,洞口狭小,迤逦见林木室庐,俨然如村落。上有苏秦台、张仪井诸胜。
真人叹美,先生曰:“此去有座灵山,非道高德厚者不克居也。”
真人即求引去。
既至,但见两石对峙,如龙腾虎踞之状。真人登山之巅,探深洞,得异书皆云文丹篆。
鬼谷读之,内有云:“此上清宫福地,世为张道陵所居。”
鬼谷贺之曰:“非真人何能当此!”
忽山腰一人步至,大呼曰:“谁窥我山洞,将占夺乎?”
鬼谷笑曰:“藐姑何太轻人耶?”
姑本居北方,每来游此。
其山突起,豗然如象,故名象山,中有良田清地,无异平野。
姑爱之,尝修炼于此。
姑曰:“天台三子称托生东海为王方平,吾女徒麻姑游行蓬岛西回,因见其意气,结为兄妹,常作伴出游,经年不返。
今去已久,待回时便归旧庐。
数日前,已有神人降言:‘有真人眷属来居。左右五百里,散仙不可亲傍。’
恐真人不时俯临,侍从人员、车马龙虎众多,传呼惊叫,各不宁静,故将舍此而去。”
二真谢别。
道陵即迁眷属东居余汗龙虎山中,诸徒散居附近。
真人谓:“我自静,物能扰我耶?”
于乙未永寿元年正月七日五更之初,长、升见一人驾云大呼曰:“道陵功行已就,将授秘箓。”
言讫,老君驾龙舆至,命真人乘白鹤同往蜀之成都。
老君降舆,地涌玉局而坐,谓曰:“子既为保举度师,所授三百人道法,惟三人系代行治。”
真人请示,老君指曰:“张申、王升、李忠也。”
真人即招出拜见,同聆妙义。
老君重演正一盟威之旨,说《北斗延生经》、《南斗长生经》,然后升舆回驾。
真人悉以经箓玄秘授三子。
欲显神迹,乃于云母台西北半崖间,举身跃入石壁,自崖顶而出,因成二洞。
今崖半曰峻仙洞,崖上曰平仙洞。
时南阳徐道季少住鹄鸟山,静悟真道,数年不懈。
真人怜其诚,往谓曰:“夫学道者,当当巾天青,咏大历,跖双白,徊二赤,此五神道之秘事也。大历者,三皇文是也。”
道季遵修之,后竟成道。
明年九月九日,真人游巴西赤城渠亭山,上帝遣使者持玉册,授“正一真人”之号,谕以行当飞升。
真人乃以盟威都功等诸品秘箓及老君所授三洞经箓、斩邪二剑、玉册、玉印授长子衡,戒之曰:“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统三五、步罡、正一之枢要,世世一子继吾道脉,不得妄传。”
谓长、升曰:“吾有余丹,可分食之,当随吾上升。”
亭午,群仙仪从毕至,玉女引雍夫人与真人乘黑龙紫舆,天乐拥道,王、赵侍于驾旁,白日升天。
云台峰上,拜跪而送者万数。
真人在人间一百二十三岁,时丙申二年秋也。
真人证位三天辅元大法天师,夫人为上真东岳夫人。
嗣师衡袭教居阳平山,精修至道,不与物接,岁以经箓授弟子,克彰正一之道,言约理明,化及西南诸夷,远近景从。
是岁,南匈奴左薁鞬台耆、且渠伯德等反,寇美稷;东羌复举种应之。
安定属国都尉敦煌张奂初到职,壁中唯有二百许人,闻之,即勒兵而出。
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奂不听,遂进屯长城,收集兵士。
遣将王卫招诱东羌,因据龟兹县,使南匈奴不得交通。
东羌诸豪遂相率与奂共击薁鞬等,破之。伯德惶恐,将其众降,郡界以宁。
羌豪遗奂马二十匹,金鐻八枚。
奂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