绾绾想了一下,开始说“用商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这第一点吗?海禁政策不可取,就是因为有了海禁,所以大规模的商船不可能出海,可是海外的财富一点也不少。皇上,你可是知道的,我赚的那算是盆满钵满。
自古以来,海上的利益从来不比陆地上的小。
这第二点嘛,海禁政策虽然对商人来说弊大于利,可是对于百姓来说是利大于弊,这有效防止了倭寇的骚扰,有的时候你也知道商船刚出去就被倭寇抢了。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只不过我和二哥的船队装备比其他上对要好一些,所以没被抢。
这个问题是你要考虑的,到底是开海还是不开海?”
康熙想了一下,绾绾说的确实没错,当初沿袭了明朝的海禁政策,也是因为倭寇的骚扰。
康熙“那你觉得是开海好,还是不开海好?”
这个问题就比较敏感了,可以说是后宫干政,也可以说是商人的想法。
绾绾想了一下说“以商人的角度来看,自然是开海好,船队出去,咱们大清的丝绸瓷器还有一些其他的茶叶之类的,到海外去,那可是价格翻了几十倍。
主要还是海外其他国家发展的慢,可是压不住他们国家有钱呀,随便多两个金矿银矿的,到时候我们国家这些瓷器一类的物品换金子,银子不是更好吗?白银流入大清,百姓的生活就会更好。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了解其他国家到底发展成什么样子了,是比我们国家弱,还是比我们国家强,他们的好处是哪些,坏处又是哪些,咱们也可以借鉴学习一下他们的优点不是”。
听到后面的话,康熙则是直接反驳“我大清是天朝上国,怎么能学习那些蛮夷的东西?”
绾绾听到这话,虽然不认同,但是也没法反驳,要是一反驳,那可就是言语不当了。
绾绾“大清是天朝上国不错,可是也不能否认海外其他国家的优点,就比如说玉米,土豆,还有红薯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