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阳在很小的时候就想清楚了,自己长大以后要报答时颜,他知道自己家里人对时颜不好,但他人小言轻,说的话根本没用,所以只能偷偷帮一些。
现在好了,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轻了很多,但报答时颜这件事一直记在了心底。
时庆军夫妻俩看着儿子十分心疼。
“阿阳,家里还有些钱,你安心在这里读书,等放寒假的时候我再来接你,高中毕业后,好好找工作,实在找不到就回家吧。”
时阳笑着点了点头,目送父母离开。
能在京市找到工作那是最好的了。
时庆军的老家在京市下面的一个小县城,第二天,时庆军夫妻俩就扛着东西,回到了清水县红星公社溧水大队,他们已经离开大队十多年了,好多人都不认识。
溧水大队姓时的挺多,时庆军这一支在溧水大队有亲戚,他大伯还在,到了大队之后,时庆军找到了时家大伯,说清楚自己家的情况,然后去找了大队长,把粮食户口落在了村里,做了十来年的城里人,现在又做回了农村人。
“回来了就好好干,咱们大队地多,只要勤快,饿不死人,你们家的房子一直留着呢,这些年陆陆续续有知青下乡,我想着房子空着也是空着,就租给知青了,一年好几块钱呢,这些钱我都留着,回去拿给你。”
“谢谢大伯。”
时庆军现在最缺的就是钱了,他们没什么粮食,只能在大队上借。
“就是这儿,旁边那间小的是康明的,没人住,你们俩就住这里,房子呢,我建议就让知青住着,知青多,知青点根本住不下,大队长这才想到了你家的房子,他们短时间肯定是搬不走的,你也别跟大队长硬来,反正给钱了,你弟弟那房子你们家完全够住了。”
时庆军继续道谢,家里什么也没收拾,乱糟糟的。
“大伯,我先回去收拾收拾,明天请你们吃饭。”
“好。”
这么多年没见了,关系肯定生疏了不少,现在回了村子,该维护的都得维护起来了。
现在都在上工,知青们也没回来,时庆军看了自家房子一眼,当初因为时康明当兵的关系,每年都有寄钱回来,所以他们家的房子还是不错的。
夫妻俩转身去了旁边那座小的房子,打开门,一阵灰尘扑鼻而来,两人眯起了眼睛,等了好一会儿,直到风吹得差不多了后才开始打扫。
住在这里的知青们也知道这家主人回来了,他们心中还是有些担心,怕人一回来他们就没地方住了,所以,刚一下工他们就找到了大队长,确定了在没地方住以前都能住在这里后,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第二天一早,上工的锣声一响,时庆军和李春霞就起来了,随便弄了些吃的就去上工了,路上碰见相熟的人还打了招呼。
时家的事情尘埃落定,时颜又开始了新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