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群众见到领导过来了自然而然就让开了道路,尤其是还看到后面扛着摄像机的记者,一个个躲得飞快!
别看人们拍拍短视频发发图片早已习惯了,但是真要上电视尤其有领导出席的镜头都不愿意出这个风头,一个不好惹领导不高兴了可就不美了!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地采……”
简易的小舞台上亮子正唱着一首陕北民歌《兰花花》,浓重的陕北口音加上清脆的石缶伴奏让人们都是为之一震!毕竟以摇滚为主的音乐节这种极具西北风格的音乐显得那么特别!
丁升泰盯着舞台上那个石缶看的十分认真,以他专业的眼光自然认出了那玩意儿就是个石头疙瘩。
石制乐器在原始社会就有了,最初的时候是用来给部落的人们通风报信用的。
在部落营地中央挂一块能击打出声音的石头片子,狩猎队出发或者收获到丰盛猎物的时候首领都会击打石片子号召部众前来庆祝。
后来随着“巫”的崛起这种能发出美妙声音的石片子成了祭祀的专属,同时也出现了最原始的节奏,时而急促时而舒缓,再加上巫的舞蹈代表着人们对神的敬仰与祝愿。那时候人们已经发现不同的石头片子能发出不同的声音,逐渐有了音高的认识。
再后来随着阶级的出现祭祀成了少数人的专属,人们已经能通过不同石片子组合成成套乐器演奏出最原始的曲子。能打制石片子演奏曲子的一部分人成为部落中地位较高的存在,石片子的编排逐渐接近成熟。配个上骨笛骨哨已经能演奏出相对复杂的音乐!
随着金属工具的出现,石片子的制作更加精细化、标准化,打制出石片子在经过细细研磨、组合、编排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规律。这时候的石片子已经固定位石磬的样子,悬挂在架子上成了部落的神器。
随后编钟出现了,石磬和编钟组合在一起成了宫廷音乐的主角。同时也形成了完整的礼乐制度,什么人在什么场合演奏怎样的音乐都有严格的规定,可宫廷音乐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随着远古丝绸之路的交流更多的乐器出现了,琵琶、二胡、鼓、笙等等乐器被人们带上庙堂,石磬编钟这样又大又笨还需要多人配合演奏的乐器逐渐被淘汰,宫廷音乐也逐渐失去了祭祀的功能成了统治阶层享乐的专属,石磬编钟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到了现代人们用石头打磨成小里拉琴的琴键架在悬丝上,成为孩子们启蒙教育的专属,已经很难登上舞台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里了!能在音乐节上看到这样的乐器他这位专业的音乐人还是很有感触的!
“啪啪啪啪……”
一曲结束金大龙带头鼓掌,现场顿时掌声雷动 ,几位领导饶有兴趣的走上了舞台围着石缶了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