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4日,米米城港口。
墨莫拄着两根铁杖,一瘸一拐的从舰船指挥室出来,站到了企业号的甲板上。昨天,这附近下了一场雨,气温从二十多度骤降到10度。墨莫穿着的是一身单衣,从湖上吹来一阵冷风,让墨莫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今天的雾比较大,空气清冷。墨莫站在企业号码头上眺望港口,一座座木架、钢梁、混凝土船坞排成一排,延伸到远处的雾气中。几艘双桅小船运载着两个集装箱,或者三个,靠在码头上,然后塔吊将集装箱放在另一边的火车上,如此循环。
“指挥官,码头到了。”柯克在一旁说道。
“你不下去吗?”墨莫回头问他。
“是的指挥官,我们一直都生活在船上。”
墨莫点点头,在一众陆战队的簇拥下,走下船板。下面已经有二十多个米军士兵,他们的肩章和普通的士兵不同,米国国旗下面是一个盾牌形状。
“报告指挥官,近卫第1师一营连,奉命前来接应。”为首的士兵推着一个轮椅,对墨莫敬礼。
墨莫摆了摆手:“我不要轮椅,我要在码头走一走,然后乘火车回基地。”
“是!我马上去协调。”连连长将轮椅夹在旁边,然后整个队伍就这么跟着墨莫慢慢在码头的人行道上走着。队伍最后那个背着电台的士兵,将墨莫的命令和火车车次进行协调。
近卫师专门负责米米城的防守、墨莫的人身安全、总参谋部的安全、港口和工厂的安全这些事宜。他们的兵员组成中评级的士兵所占比例最多,墨莫不禁想,评级都那么厉害,评级厉害到何种地步?呢?
码头上没有什么好看的,今天能见度也不怎么好。只能看到一架架高大的塔吊,远处的一排船坞,至少五座正在忙碌中,里面的应该都是建造中的三桅船,进度不一。
站在一个船坞上,墨莫看着里面的那艘船,工人们正在吊装一块巨大的船体。虽然巨大,但是由于是木质,重量还在两座塔吊的承受范围之内。
米娅,咱们的船建造的怎么样了?
三天后第二艘三桅船下水,十天后可以下水三艘,十五天后可以下水五艘。随着船坞不断被建造出来,造船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唯一制约的因素就是造船工人的培养速度,预计最多能同时建造15艘船,工期27天。
米娅的回答把墨莫吓了一跳。这可是千吨级别的大船。虽然墨莫不知道地球上欧洲近代的帆船是怎么造的,但绝对不是现在看到的这样造的。这明显就是分段式建造了,码头旁边离湖岸两公里的范围,那些方块一样的一片厂房,不用看墨莫都知道那是分段工厂。
那我在岸边看到的双桅小船呢?
嘻嘻,哥哥向前走一公里就可以看到了。
一公里?墨莫抬头看前面。这条沿湖公路是南北走向,墨莫现在正在向南走。随着米米城的工业区越来越大,工厂越来越多,不断向森林里开拓土地已经成了必然。米米城的工业区,已经向南延伸了十几公里,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会在最南边向东转弯,然后就到工业区了。之后再向北就到了基地车附近,形成了一个十几公里的环路。
墨莫边走边看,慢慢走到了米娅所说的一公里。他的眼前,出现了一道峡谷。这是一道长达四公里,宽度三十米的沟槽,里面的东西,让墨莫瞬间惊呆住了。
在上面,一艘艘未成形的船体,在两边无数条传送带和钢缆滑轮的牵引下,不断从远处沿着这条沟槽向湖边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停止,在沟槽两旁的两排塔吊,将一块块船舶分段放在上面,由站在工作台上的工人安装。
从远处的只有龙骨的船,到近处的已经成型大半,最后到湖边的时候,一艘完整的双桅船就造好了,只要挂上帆,或者添加燃料,就能够行驶。
这,竟然造了一条船舶流水线?墨莫惊讶的把拐杖都扔了,旁边守护的两个近卫师士兵立刻捡起来,递给墨莫。
是啊,我们的工程人员说这样可以,我就让他们弄了。米娅的语气里着轻松。
这条生产线如果极限运转,一天时间就可以下水10艘六百多吨的双桅船。不过实际上每天两艘就是最多了,因为木材是需要从远处森林里用火车运来的,分段厂的处理能力也是有限的,不过已经比传统方法快的太多了。这种船,大量用于运输,可以装载三个标准集装箱。安装两台往复式四缸蒸汽机,航速23节,配备两门发射10千克弹丸的前装滑膛炮。
墨莫在这里呆了几分钟,就看到有一艘船走到了生产线尽头,缓缓滑入水中。一旁的另一艘船,看起来是拖船,上前将其拖开,驶向旁边的吊装码头,继续完成后续工作。
“走吧,回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