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就是,于枝枝的初步规划中,没有于千水和马氏可以做的事。
年纪大了,力不从心的老人家是不服老的。
如果是种田,他还可以为家里出一份力。
可若是做了生意,于千水便不知道自己这把老骨头可以做什么了。
于枝枝蹲到于千水的面前,乖巧抬头劝道:“爷爷,等我们到了县城之后,您给我做账房好不好?我什么都会,就是算不好数,看着那些繁琐的东西,觉得头都大了!”
于千水忍不住笑了:“你个小丫头!”
笑完,于千水无奈叹气:“咱们一家,确实不是这里人。几十年前,土地干涸,瘟疫肆虐,哀鸿遍野。我随家人一路逃到这里,安家落户过了几十年。原本我以为,与人为善就一辈子不会出差错,可是人心难测啊!罢了,趁着现在机会正好,我们就去县城吧!”
想了想,他又补充道:“但是,要在办完宴席之后。”
于千水考虑得要多一些。
就算是他们搬去了群县,可是他们曾经在秋果村生活了几十年的事情不会改变。
于高远和于明宣注定是要继续考下去的。
按照大萧国的律法,在对本届进士官职的分配中,有一项务必需要考核的,就是同居住环境内,同村(县)人对该进士的印象评定。
也就是说,就算这个进士人很好,这个进士的家人也说他性格很好,但是一旦在调查中发现,他是一个在家乡为非作歹的人,那他再有文采,也不会有太高的官职。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印象分不好,就去当小县令,一点点爬上来吧!
这样的制度有好有坏,好处就是剔除了官员中的糟粕。
坏处就是,这样的制度落实到地方时,会有一些人因为懒惰,只抽查一些人员进行调查。
秋果村人有好有坏,但若是上面派来调查的官员随机选中的人正好是品德不端的村民,那可就糟糕了。
所以于千水才会提出,大办一场庆贺宴,堵住这些人的嘴。
于高远深思后,道:“我们再捐给村子里一头牛吧。大恩小惠,一对村子整体,一对村民个人,就是还有人心思不正,这记录在册的耕牛,也可以帮上我们大忙了。我手里还有些帮人写字画赚得的银钱。”
说完,他从袖子里拿出了一袋银子,放在了桌子上。
家里最近的变化他看在眼里,他知晓有一天他们会走出秋果村。
于是他在读书之余,便广接帮人写字画画的生意。
再加上于家规定,在外读书的人不需要上交自己赚到的银钱,所以于高远的手里也攒下了十几两银子。
原本其实还有更多,但于高远这几年已经很少和家里要钱了,所以最后只剩下这些。
作为耕田的主要生产力,耕牛的价格非常昂贵,有些家庭不吃不喝几年也不一定能买得起一头耕牛。
按照当前市面上的价格来看,这些钱足够买下来了。
于高远想,毕竟是他提出来的想法,总不能用妹妹和侄女辛苦刺绣一整月得来的钱来买一头家里用不到的耕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