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庭虽然只发一个铜板,但是孩子们还是很开心。
读过书的他们都知道,聚少成多,积沙成塔,并不会嫌弃红包小,很开心的收了一堆红包。
初一吃过晚饭,孩子们回房拿出一大堆红包,开始拆,算算这一天收到多少红包钱,准备明天交给娘亲。
年初二,是出嫁女回娘家拜年的日子,自从王秀莲和哥哥关系和好后,年年都回去拜年。
“娘,今年弟妹在坐月子,还去不去舅舅家拜年?”方盈想着娘可能不会去,才有此一问。
没想到王秀莲说道:“当然要去了,顺便告诉你舅舅们初六办满月酒。”
“那谁在家照顾弟妹?”方盈听说张季宁也去。
“今年咱们就不在舅舅家过夜了,吃完饭赶回来。”
“好,东西我让三弟装车,我去叫小喜过来陪弟妹。”
方盈先去交代张季远,然后再出门往小喜家走去。
家里不能一个人都没有,让未出月子的弟妹独自一个人,方盈不放心。
小喜手脚麻利,会做饭菜,热个鸡汤,端个热水的难不倒她,最主要她没有地方去拜年。
家里都安排好了,三辆马车同时启程,一辆马车拉年礼,两辆马车拉人。
以前能拿得出手的礼不多,今年方盈买的东西多,还有自家的糖,桂花酿等等,装了满满一车,光是红糖就装了一百斤。
农村都是这样,多数爱攀比。
看哪个出嫁女过得好不好,就看你带回来的东西多不多。
其实方盈也没想过要攀比,因为这些东西都是自家产的,不用钱买,所以就觉得没什么。
就比如红糖,一斤两百文,要是掏钱去外面买就得花二十两银子。
绝大多数人家,吃穿花用,人情往来,一年都存不到十两银子。
哪个婆婆舍得给儿媳花二十两银子,买百斤红糖回娘家充面子。
只有真正过上好日子的人,才这么舍得,侧面也说明了女儿在婆家有地位。
所以回娘家时礼重不重,还是能看出很多门道。
方盈真心实意想给,不会去想太多这些问题。
不是说人比人气死人吗?只要自己做得开心就行,哪管别人怎么想。
但是往往活得这么通透,心态放得开的人不多。
方盈给自家现在的定位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马车一路摇摇晃晃,又见人间仙境,方盈每来一次,就喜欢多一分。
等马车停车,方盈下了马车,去敲院门:“舅舅,我们来拜年了。”
须臾,院门被拉开,一个俊秀小少年说道:“表嫂,新年好!我爹娘他们在堂屋,快请进。”
三辆马车到院里停下,方盈叫二弟三弟搬礼物。
方盈刚和爹娘带着三个孩子先行一步,两个舅舅看到二弟三弟一趟趟搬礼物,被惊到了。
一个舅舅五十斤红糖,六坛桂花酿,这些都是金贵的东西。
“妹妹,你买这么多东西回来,花费也太多了。”
王秀莲看着自己大哥说道:“大哥,那是我大儿媳准备的,糖和桂花酿都是自家出产的,花得不多,你放心吧。”
方盈在一边附和:“就是就是。”
张明海一家其乐融融在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