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的用不着那自然是好的,咱可以用来酿酒,但万一发生了灾情,到时候咱也不用担心了!”
元初一喜欢未雨绸缪,把要做的事提前规划好。这大米她宁可备着百日不用,也不要在需要用时没有。她看向玄月,“把你手上那些气候资料送给何知府吧,看他该如何定夺。”
玄月亲自去把整理好的资料交到何大人的手上,何玉堂想不到元初一竟然因为一位老农的话,就对很可能会发生的灾情放在心上,还特地去查了资料。如此一来,他对即将可能会发生的旱情也郑重对待。
晚上,村长如期召集村里每家每户的户主都到祠堂议事。在祠堂里,元初一把自己整理出来的气候资料让村长念给大听家。但纵使听完这些,村民们还是有人半信半疑。
元初一见大家如此,便说道:“现在地里的泥还算松软,大家这几天挖还不是很费劲,若是再等下去,地里泥块硬了就不好挖了。再说,咱们挖这塘,就算用不上,咱也可以用来养鱼养鸭养鹅也是可以的。还有,大家手里若是有闲钱,可以多买点粮回来囤着,以防万一。”
很多村民都觉得元初一的话有道理,很多人第二天就开始挖塘,有的人还是持着观望的态度在继续观望。
王家贵看到村长和元初一都带人在地头挖塘蓄水,而他王姓的五户人家除了他,其他四户仍是没动,他不由着急起来,又把他们五户人召集起来。
王春生对于挖塘蓄水是没有意见的,他只是这几天忙于生意,还没来得及挖。现在见王家贵说了,他答应第二天就动手挖。他家地少,就几亩,挖一口塘就够了。
“我不挖!”王家贵的大堂哥王家树表态道,“这都还没到三月天,怎么就知道要有旱情!过几天要是下雨了,那岂不白费力气浪费田地吗!”
王家贵的二堂兄王家林也毫不在乎说道:“我也不挖,我家的地也没有多少亩,地里每年那点收成也没多少。再说,若真的发生旱情,不是还有官府管我们的嘛,有什么好担心的!”
王家贵道:“往年这时候,早都已经下大雨,河水暴涨,但今年,就只下了三四场小雨,连田地都没浇透!我们还是努力努力吧,有点收成也是好的。这乙州府这么大,这么多人,若真的发生灾害,官府到时能管得过来吗?难不成也要背井离乡去当流民?”
王家贵这么一说,他两个堂兄都沉默了。
“三叔,这事你怎么看?”王家贵只看向他们王家年纪最长辈份最高的老人王宝民问道。
这王宝民也是活了六十岁的老人,见过的自然灾害不少,他以前就是随着父母逃荒逃难离开故里兜兜转转才来到这定居下来的。
“照看现在这种天气,想要插秧,恐怕得引水到田里才行,等老天下雨,确实有点难哪!”他感慨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