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君入瓮,朱雀卫必然已经掌握大部分情报。
可是,刺杀案的价值不止于挖出那些心有异志之臣——
“刺杀案,不仅是我个人私事,更为朝廷大事。朱雀卫乃我私卫,全权负责此事,多有失宜。我相信,薛相会做得比朱雀卫更好。”
薛泽若是否真心愿死心塌地、殚诚毕虑地效忠、辅佐她呢?
*
刺杀事件很快传到惠帝的耳中,以至于薛泽若尚未出宫门便被急匆匆的内监拦下通知:“陛下要见您。”
许久未面见朝臣的惠帝在一番君臣礼尚往来互相拉扯后,终于进入正题。
“宣伊有两个好处,一是会用人,二是有情义。薛卿,你明白朕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吗?”
薛泽若惊讶,他从未想过惠帝会对他说这样的话——这是出于爱女之心,还是无可奈何的妥协?
“回陛下,臣明白。”
王皇后虽不是朱宣伊生母,但王皇后以真心相待,朱宣伊亦以真心回报。
陆逢秋悉心教导,即便他被贬离京,朱宣伊却始终记得他的教导之恩。
朱宣伊任用有宰相之质的薛泽若,给予他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机会。
这意味着,只要薛泽若不背弃她,她便不会鸟尽弓藏。
“薛卿是历练老成的宰相,是深思远虑的长者。无论作为帝王还是父亲,无论为了天下还是女儿,朕都希望薛卿能够尽智竭力辅弼宣伊,将她当作自己的君上、学生甚至女儿,教导她、引领她、成就她。”
惠帝将手沉沉放在薛泽若的肩上。
薛泽若深深行礼:“臣,遵旨。”
离开皇宫的时候,风雨已经小了,天上的乌云也在散去。
他想,这场风雨真是来得快去的也快,而陛下——既有别无选择的无奈,也有父亲对女儿即将面临困难的忧虑吧。
*
近来,洛京可谓冰火两重天。
火者为何?
百姓们热议天幕相关的事物,如因此产生的戏剧“伍子胥过昭关”、炙手可热的人物立绘衍生产品。
冰者为何?
舜阳殿下令宰相薛泽若主理震惊庙堂江湖的刺杀案。
薛泽若岂是泛泛之辈?
有朱雀卫提供的部分证据,加之薛泽若老辣的手段及狠绝的决心,洛京多少官宦人家天愁地惨,惶惶如丧家之犬。
即便自认与此事无关的官员亦忐忑不安,生怕自己被攀咬,卷入其中。
这早已不是一次简单的刺杀案调查,舜阳殿下以身设局,推波助澜,令那些潜藏于黑暗中蠢蠢欲动之人亮出凶狠的獠牙。
刑部尚书、大理寺少卿、户部侍郎或是直接或是间接牵涉其中。
薛泽若查案,从各衙门中抽调能干可信之人组成专案组。
大理寺现任负责人深陷其中,为罪魁之一,堂堂司法部门竟无一人可被抽调。
何其可笑?
于舜阳殿下而言,又何其悲凉?
天下英才何时尽入我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