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结束后,评论区三条评论恰好都与《柳思镰传奇》有关,后世之人说这本书“狗血”,说这本书很有“大女主意识”,说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被压榨的愤怒官吏。
朱宣伊对第三条评论表示同意,可惜这三条评论都未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因为抽奖系统“正在升级”,今日的抽奖也延迟了。
浓烈的怅然失落笼罩着朱宣伊。
臣子们来去匆匆,没有人察觉到她的异样。
或许,某些目光毒辣的老臣发现了新帝情绪的变化,但他们并没有询问的资格与勇气。
有这个资格与勇气的靖亭君越观唐因挂心军务,并没有发现身为陛下的妻子望向他的目光中的欲言又止,早早告退。
唯一能够予脆弱彷徨的朱宣伊以慰藉与关怀的,还是王太后。
王太后认真地听完了朱宣伊的烦恼,目光低垂,由惊讶到了然清明——朱宣伊的烦恼来自于对自己的高要求、来自于对国泰民安的强烈期盼,同时,她当局者迷了。
“伊伊啊,今日青橘说起文化传播方式的演变,由口耳相传到抄写,再到雕版印刷,发明活字印刷。伊伊觉得,抄写如何看待口头传播和抄写呢?”
朱宣伊沉默。
和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比起来,口耳相传、抄写传播当然是落后的。
但是,她就要因此说它们毫无价值、毫无可取之处吗?
远古时期的人,茹毛饮血,对待死后之事“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大胤朝的人,以烹煮煎熬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美食,对待死后之事极尽礼仪。
后人坐拥前人努力的成果而创造出更好的东西,就要因此否定前人吗?
历史的进步是由人推动的,人的进步是一点一滴做出来的。
她在看见后世比大胤更好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二者的时间差距,不能不意识到,后世取得的成就是站在前代的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上。
武王姬发创立西周,分封诸侯,而到了大秦,始皇嬴政实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
都是好制度,武王为什么不实行郡县制,始皇为什么不实行分封制呢?
因为武王的好制度,仅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过了这个时期,它的弊端使它必须被改变。
环境不一样了,局势不一样了,时代不一样了。
在一个历史时期长久沿用的制度或许不是最好的,但应该是最适合这个时期的。
后世很好,但是封建君主制度适合如今的大胤。
也许不再适合以后的大胤,但目前它是适合的。
正如君主制和郡县制要在特定的时代发挥它们的作用,她也应该在自己的时代发挥自己的作用。
她是压迫百姓的帝王,但也是为百姓安居乐业而夙兴夜寐的君王。
这是她处于这个时代的局限性,也是她应该做的事情吧!
朱宣伊这样想着,脑子里忽然涌现一句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她缓缓地释然地笑了。
“母后,我明白了。”
朱宣伊躺在榻上,脑袋枕在王太后的腿上,王太后抚摸着她的长发,她闭上了眼睛,感到无比舒然。
母亲啊,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