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石等自然现象被董仲舒等儒家学者蒙上了一层神学外衣,而东汉时期自然灾害频繁,助推了庞杂谶纬迷信体系的形成。
在迷信的狂潮中,着名的思想家、文学批判家、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王充对谶纬迷信提出批判。】
天幕上,一卷名为《论衡》的书册翻开,停留在某一页,并放大了其中一列字:“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
“昔年,方尚书援引王充此语在朝堂上劝诫太上皇勿要轻信祥瑞的风采,历历在目、历久弥新啊!”
说这话的是国子监祭酒王展,户部尚书方知清苦笑,他正是因此触怒君颜、被贬地方。
【王充对天人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可惜他的思想并没有被官方接受采用。
因为两相比较,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更有利于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农民阶级也喜欢借用天人感应宣扬起义的合理性。】
朝臣们神色各异,有种做了坏事被戳穿的心虚。
他们悄悄看向朱宣伊。
她面色平静,正全神贯注地聆听青橘所语。
好家伙,不愧是统治阶级中的统治者,如此淡然。
那他们还心虚什么?
农民阶级不也在用吗?
朝臣们瞬间神色如常,恍若什么都没听见。
【胤朝初期,天人感应神学思想的影响力有所减弱;惠帝时期,这种思想又焕发新的活力。】
惠帝:......这是夸呢还是贬呢?
【据不完全统计,惠帝在位三十年,关于祥瑞的记载一共有三百二十一次。
那么,惠帝因何如此沉迷于天人感应,热衷制造祥瑞、迎接祥瑞呢?
惠帝十二年开始,关于祥瑞的记载显着增多。
惠帝十二年是一个普通的年份,但事情的发展总需要一些准备酝酿的时间,我们不妨将目光放在惠帝十一年。
这一年,惠帝大病,六岁的舜阳公主彻夜跪于神佛前祈祷父亲身体健康。
这一夜后,惠帝的身体竟然迅速好转。
惠帝顺理成章地认为,是女儿的孝心感动了神佛,神佛才为他降福去疾。
自此,他对待神佛愈加恭敬,也愈加迷信。】
“正是如此!正是如此!事实在前,朕怎能不信?”惠帝浑浊的眼睛一亮,自病后难得说话声音响亮,“朕沉迷于此,难道宣伊没有责任吗?”
陪伴惠帝多年的太监:???我记得陛下还是舜阳公主时,就劝过您好几次,不要轻信、不要推崇了吧!
【有意思的是,身为当事人的舜阳公主在成为昭文陛下后,并不相信天人感应一说,还曾让各地不要报送祥瑞。】
又做对比。
惠帝:后背似乎中了一箭。
朱宣伊:父皇啊,女儿已经多次规劝,您固执己见,我又能如何呢?
某间医馆。
小弟子天真发问:“啊?陛下为何不信?”
他师父兼老爹一个爆栗,斥道:“无知小儿!陛下自是意识到太上皇病愈更多是因医者之力!你一天到晚瞎忙什么?医术学到哪里去?“
小弟子捂着脑袋,他就不该问!
沉默是金!
真金。
【开明二年夏,商水一带发生洪涝灾害。】
工部尚书王盐立刻道:“陛下,臣请派遣官吏检查商水一带水利,早做准备。”
朱宣伊:“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