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素失职,丞相、吏部左右侍郎、御史大夫同样失职。
说来蔡素运气真好。
昔年惠帝沉迷祥瑞、鬼神之说,蔡素借机献一件祥瑞之石,又写过一篇华丽的长篇祭文,因此得惠帝青睐。
他不擅长政务,不贪污不受贿不弄权,注重逢迎,竟然在腥风血雨的争权夺利中坐上了工部左侍郎的位置。
而天幕出现、朱宣伊登基,大胤迎来诸多变化,薛泽若等臣子一时忽略了蔡素,没有及时提醒朱宣伊蔡素的才不配位,让蔡素在工部左侍郎的位置上又坐了好一段时间。
“朕并不想就此事责怪诸位爱卿,只是希望诸位以此为戒,深思为臣之责,为朕举贤能而清奸庸,助澄大胤吏治。”
几位臣子面露愧色。
他们有失察之过,使得庸碌之人占据高位要职,给国朝带来了损失,今陛下宽仁,不仅饶恕他们的过失,还依旧信任他们、对他们寄予期望,他们感佩在心。
不由又想,年轻的帝王到底是锐意进取、朝气蓬勃。如若是惠帝,那蔡素无大错,便得过且过吧。
“臣谨遵陛下圣谕。”
御史大夫立刻在心里记上一笔,下次朝会,蔡素必须被弹劾!
吏部左右侍郎、御史大夫相继退下,朱宣伊留下薛泽若,与他谈起《通往工业革命的漫漫长路》,这本来自未来的着作,作为丞相到薛泽若当然有一本——现在,薛泽若可以第一时间得到的东西,连惠帝都无法同时得到。
惠帝已经退出权力中心。
年轻的帝王阅读这本书后深感恐惧,已经见过数十年风雨的薛泽若何尝能够淡然无惧?
这样伟大的惊天动地的变革竟然是发生在被大胤视为蛮夷的国家——这些国家现在的发展还远远比不上大胤。
君臣同样怀着同样恐惧,恐惧别国在他们无知无觉时强大到碾压对手,恐惧自己深陷旧日腐朽的繁华,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或者知晓了却无还手之力。
恐惧并非坏事。
其实,在这世上,比起欲望,恐惧更能驱动人前进。
朱宣伊与薛泽若谈及《通往工业革命的漫漫长路》所载的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谈及它的国土条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民族特征、宗教文化,谈及工业革命中的种种发明。
“为什么是这个国家?为什么不是我们呢?”
朱宣伊和薛泽若都想过这个问题,问题的答案极其复杂,只阅读这一本书,没有办法全面透彻地分析解答这个问题。
好在,大胤并不需要解答这个问题。
因为在这个时空,大胤一定要走在最前面。
“这一款改进的手摇纺纱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它可以一次性纺出许多棉线,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纺纱机有图,工部可以仿制,只是这个棉线……”
《通往工业革命的漫漫长路》有提到,在大胤的西北处,那些西域小国便种植了棉花,并用它纺织出来棉布。
可巧,这个棉布,前几年流传到洛京,叫做“白叠布”,价格昂贵。
“大胤要引进棉花及其种植技术,把白叠布,也就是棉布的价格打下来!让家家户户都能穿上棉布做的衣裳。”
……
时间不早,朱宣伊并未与薛泽若谈论太久。薛泽若走后,朱宣伊又想起蔡素之事。
薛泽若等人有失察之错,难道她自己就没有过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