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康乐天下 > 第三十七章 收降兵广达初临阵,入信都燕王走幽辽(下)

第三十七章 收降兵广达初临阵,入信都燕王走幽辽(下)

【接上章】  上回说到,谢瑍于邺城大败慕容氏,完成了战略构想,  看着身边微微摇头的老将,谢瑍暗暗点头。  慕容垂叹息一声道:“谢子明故伎重演,效果还是如此之好。”  慕容楷道:“叔父,慕容详非良将贤才,不可用之。”  慕容垂微微点头,沉声道:“我意已决,只降谢瑍,不归晋廷。”  “叔父,想我燕国为秦所灭,此仇不报,于心不安。”慕容楷垂首道。  “跟随谢瑍未必就不能复仇。我跟谢瑍,你们随意吧。愿留即留,不愿留的,我会求谢子明放你们走。”慕容垂叹道:“我看明白了,谢子明说的对,不管如何,打起仗来,死的还是我族人。”  “诺!”众人齐道。  看着混乱的战场,总算是领略了什么是精兵强将,什么叫兵败如山倒。慕容详被赵印活捉,其余将官均缴械投降。    谢瑍回到帅帐,令桓玄向大将军奏报军情战报,各将退下。  二堂内,慕容垂和谢瑍相对而坐。  “燕王可有感想?”谢瑍问道。  “少将军用正兵,辅之以奇,正奇相合,甚合兵法。”慕容垂道:“垂愿跟随将军,但垂不降晋廷。请少将军允准。”  “燕王,我为晋将,随我和降晋有何不同?”谢瑍笑道。  “自然不同。”慕容垂道:“如将军离开,道明即为自由之身。”  “那子明何以为燕王请赏朝廷?”谢瑍道。  “道明已不需奖赏了。”慕容垂道:“只是求跟随将军为灭国之仇略尽绵力。”  “燕王此举,黎民之幸,贵族之福。”谢瑍道:“如今天下大乱,为一己之私而称王称霸者,昙花一现而已。退一万步讲,就算燕王复国成功,谁能保证子孙皆贤?若子孙不贤,为敌所破能,宗嗣难继者比比皆是。然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纯粹的守成,必取死之道,守成已不易,何况拓疆扩土?”谢瑍侃侃而谈,慕容垂暗暗点头。  “吾曾闻令郎素有智谋,其之殁乃金熙诈作金刀之计,实乃忌阁下之功以谋燕王,惜令郎屈死,不知所源。而燕王与姚苌俱反秦自立,可见王景略之见深远。”  “少将军此言当真?”慕容垂眼光一凝,慕容令的死,是慕容垂最大的心痛。慕容令是嫡长子,也是他最优秀的儿子,莫名其妙的谋反,死在前燕。慕容垂一直不明白为何如此,经谢瑍一说,方才恍然。  “时至今日,子明欺诓燕王有何意义?”谢瑍道:“如燕王无意跟随子明,子明断不会言此。”  “多谢少将军告知。”慕容垂起身躬身相谢,“某愿助将军成就大业,请将军收纳。”  “大善!”谢子明道:“将军且随本将北上,参议军事,俟后子明还有大事相托。”  “诺!”慕容垂拱手道。    收服了慕容垂这个老将,谢子明终于安心了。幽州不在话下,甚至辽东也在囊中。  谢瑍见大事已定,令刘道规率六千兵马押运粮草一部,支援西路军。  谢子明在邺城休整三日,整顿降兵,从新军之中挑选六百兵士,作为低阶军官散入各军中,以利整军。命慕容垂为将军参军,慕容楷为鲜卑骑军将军,领军一万,随前锋北进;命檀玄率一万五千兵马留守邺城,兼督粮草,并协助整训降兵;派原卫将军府掾史冯登、吕平分率三千兵马,回镇洛州、黎阳。派赵印、太史庸为前锋,率一万五千兵马(其中自降军中各得五千骑兵步兵),直取信都。桓玄和马能率一万五千兵马(其中自降军中各得五千骑兵步兵),直奔赵郡。留义侠五人,在邺城护卫灵运母子。令甘越率新军五百于邺城整训降兵。    十月三日,秋高气爽,晴空万里,谢瑍自率中军八万向幽州进发。  一路之上,旌旗招展,军歌阵阵。那首《精忠报国》早已妇孺皆知,成为振奋人心的主题军歌。谢瑍严令,按《三八军律令》,不得扰民,有个别违令之人,均已严惩,一时沿途百姓奔走相告,声名远播。  与此同时,广陵的刘穆之也收到了谢瑍的命令,令其擢拔新人,继续广陵新政,他率原班广陵人马至邺城,乘邺城新复,城内无权贵豪强之际,实施新政。并嘱咐刘穆之,加紧培养寒门士子,接下来的新政需要大量的人才。招贤之策不能停,还要加大。但有名门士子相投者,也不要拒之门外,要大力宣传新政,唯德唯贤是举。    十月八日,阴雨,谢瑍的部队到达信都。赵印和太史庸攻城数次无果,正在组织再一次进攻。谢瑍令慕容麟进城见信都守将。  为什么派慕容麟进城呢,因为这个慕容麟,自小不为慕容垂所喜,慕容垂叛前燕奔前秦时,慕容麟曾逃回前燕告发,后又出卖兄长慕容令,致其身死。慕容垂回到前燕故地时,把他放逐在外,很少见他。  直到淝水之战之后,慕容垂自称燕王,力求复国,慕容麟从中出谋划策,才开始受到慕容垂赞赏。被任命为抚军大将军,率军攻陷中山。这次随慕容垂收复邺城,还是从渤海郡赶回来的,没想到不但没立功,还受了伤,最后还被俘。他心里很是窝火。谢瑍想看看这个家伙是不是有反叛之心,如果真心投靠,倒是个可用之人。    信都守将乃是苻定,前秦天王苻坚的堂叔,阜城侯、征东将军。苻定在赵印和太史庸的进攻之下,依然有些吃力,乍见大队人马到来,心下暗惊。当他看到慕容麟单人单骑来到城前时就更加奇怪了。  “征东将军阁下,想必还认得我吧?燕王所部已为晋军所败,晋使持节都督江北诸军事谢瑍谢子明将军,亲率大军已到。你们大秦如今丧乱未已,所谓螳臂当车而已。我劝阁下,体系下属和城中百姓,献城投降才是上策。”慕容麟倒是很会做说客。  苻定哪里肯信,慕容麟又道:“我可入城为质,阁下自至大军见我父王即知此事非假。我父王已答应于谢将军麾下效力。”    苻定自知守不住,但就此投降还是有些不甘心,乃放慕容麟入信都羁押为质,自去谢瑍军中,及面见燕王垂等,始信如燕王之强大,已为人虏。苻定遂径见谢瑍投降,命令开城延军而入。如此,兵不血刃,得信都。    谢瑍令大军城外扎营,不得擅自入城,并信都军移师城外,进行整军。俟大军入城,即张榜安民,命严守军纪,城内秋毫无犯,民心立得。慕容垂观谢瑍从容应对,军纪严明,心中感佩,乃对左右道:“如此之师,焉有所败?尔等应效之。”众人称诺。    谢瑍入信都之时,朱序、张虎已陈兵武邑。桓玄与马能也到达赵郡城外,等待命令。  慕容垂求见谢瑍,愿派人去说服之守将,前来归降。  谢瑍于是派慕容楷、慕容隆、慕容和等人分赴赵郡、武邑、渤海等地,谢瑍乘此整顿降军,等待消息。令派赵印和、太史庸率军一万,带着慕容垂的书信前往中山。    不说谢瑍计赚慕容垂,势如破竹的北进。且说西路军三刘(刘牢之、刘裕、刘毅)。  壶关守将杨辅,因主力已随符丕去了晋阳,城内只有万余人。  闻刘牢之等人来攻,心下很是忐忑。刘牢之勇武之名随着北府兵大败苻坚而不胫而走。杨辅自然很是清楚,他知道自己不是刘牢之对手,于是坚壁清野,将治下县城能带的东西都带走,直接退居上党,想据险而守,以待援兵。或者等敌军吃尽苦头自行撤走。  壶关有一段长三里的羊肠小道,《汉书·地理志》记载:“壶关羊肠坂,长三里,曲盘如羊肠然。”特别难行。从东井岭以下,道路回转盘旋,曲似羊肠。车行在蜿蜒的深山大壑里,两边千峰竞秀,万仞壁立。这条公路,就是缘寻羊肠坂拓宽而修的,可见其险恶难行。如此之地,若有伏兵,想得到壶关那是很难得。刘牢之和刘裕在太行山吃尽了苦头,逶迤来到了上党城外,才发现噩梦刚刚开始。  因为上党地势高峻,四周又是丘陵山坡,很难展开大军,只能强攻。“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孙子兵法》早就说了,好在谢瑍走之前就跟他俩说了,要减少伤亡为第一要务。所以,两个人主要使用攻城器械,但器械也需要制造,需要时间,而且寿命也有限。四周林木,就地取材,倒也方便。几天功夫过去,上党城岿然不动,二刘焦急万分。这可是跟随将军出战的第一次任务啊。两人上书陈情,倒不是推脱责任,只是说明实际情况。没想到,几天后十月一日刘毅到了。    刘毅将邺城的守城之战说完,两人急了。合兵一处,准备再次攻击。刘毅道:“将军临行前再三嘱咐,如强攻伤亡太大,还是不要强攻。”  “啊?还是这样啊。”刘裕道:“当时将军就嘱咐不要强攻,以免造成重大伤亡。”  “还有呢,朱序、张虎已取建兴,估计这会儿将军已经北上信都城了。”刘毅可不知道谢瑍在邺城整顿了三天。  “咱们得想办法,不然真成末将了。”刘裕笑道:“还是多派探马,探寻邺城及将军消息,不然我等成聋子瞎子了”。  “此言有理。”刘毅道:“将军用兵看似平淡无奇,却于平淡中藏至理。这都是将军了解各方面的消息。我想,将军让我们不得强攻,怕也是有所计较啊,大家合计一下。”  三个人一合计,还真给想出个办法来。再围三日,强攻后装作攻城不得,佯装撤退,派一部伪装成平民入城,里应外合,只要打开城门就成了。商议已定,将上党三面围住,督促工匠日夜打造攻城器械,准备强攻。    上党城内,杨辅也是焦头烂额,晋军的远程投石机,将城内打得乱七八糟。虽然兵士伤亡不大,但士气低落了不少。眼见晋军援兵又至,急忙召集手下众将商量对策。  一个谋士道:“晋军毫无撤退迹象,今援军又到,可见邺城已稳。刘牢之勇冠三军,又得攻城利器,且敌军三面围困,独留北方,意思很明显,迫使我们向北方撤退。如秦王再不派援军,以目今士气,守城已难。”  “启禀使君,晋军大造器械,意在强攻,必得之心昭然。”杨辅的一个参军说道:“与其为其攻击徒增伤亡,不若预先做好退守武乡之准备,若事不济,还可补救。”  于是一帮人纷纷献计,可就是没有说坚守的,杨辅既庆幸,又恼火。庆幸的是,万一失守撤退,有众将为证;恼火的是,没有为国赴死之人。  “诸位所言都有道理。”杨辅咳嗽一声,众人止住话题,“然上党要冲,一旦失守,如何向秦王交代?”  “王爷,晋军势大,人所共见。”一个长史奏道:“况如王大将军亦败退至此,何况我等兵将不足,一旦晋军四面围困,日久必生变故。”  杨辅别的没去想,就听到一个四面围困,日久生变。于是杨辅决意城内即可准备,三日后退向晋阳。    三刘丝毫不知城内变故,休整一日,开始强攻。三个人轮流上阵,先以器械覆盖城墙,披甲持刀,亲冒箭矢,进攻上党。城内习惯了对方的器械攻击,突然遇到如此悍不畏死地登城攻击,非常意外。有人急报杨辅,杨辅亲临城头观看。见三个方向同时攻城,虽然尽可抵挡,但却在他的心里种下了一颗走的种子。  杨辅一面加紧守城,一面安排尽快收拾行装。仅一日,即准备完毕。而三刘的攻击也更加凶猛,新安装的投石机距离城墙四百多米,城内根本无法防御。如果不是三刘不愿牺牲更多的兵士,怕是攻城车早就出动了。  第三日,攻了一上午的晋军终于在午时前停下来。看着城外晋军升起的炊烟和坐在地上休憩的兵士,杨辅心中暗自着急,这些士兵倒是惬意,敢如此小看我等,如果不是自己人少,岂能窝在城内。他是多么希望晋军别再攻击了。  这时,有一个参军献计道:“王爷,如果乘他们吃饭,出城袭击如何?打完就退回来。”  杨辅皱皱眉头道:“我军本来就人少,万一有失,守城就更难了。”  “王爷,我们的骑兵可不是他们多能比的,袭击完即刻回城,他们慌乱中哪里还来得攻击我们。”    这才引出一段:锦囊骄兵计,上党终归楚的好戏。  (注意。上党终归楚,不是笔误,乃是晋拥吴越楚之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进击的巨人:拥抱自由!诡异入侵之废墟重建韭菜花得癔症了闪闪果实在妖尾轮回神塔,靠提示杀穿副本民国僵尸鬼事四合院之开局娶个售货员惊!摆摊算命的是玄学老祖2火影:开局在木叶卖蜜雪冰茶综漫,从地错开始渐渐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