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西燕王新平走高盖,孝武帝金殿问群臣(下) 伴着孝武帝的手势,一个小黄门从一边走上前来。 小黄门秉首施礼,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册,念道: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抑扬顿挫的声音,在金殿之上回荡,众臣都是熟读经书之人,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简明易懂的文字,都是一阵惊喜。 小黄门诵完,将书册双手呈到孝武帝面前。孝武帝接过来,放在案上。 “臣敢问陛下。”徐邈上前一步施礼道,“此文难道是谢子明所作?” “这就是那个被这里很多人弹劾的少年所作。谢卿于戎马倥偬之际,亲自撰写此幼稚启蒙,所为何来?教化天下也!武力可暂伏天下,唯有教化才是根本之策。”孝武帝激动地说道:“谢卿曾与朕言:十年树树,百年树人。他小小年纪,已在为朝廷将来而殚精竭虑,这样的人能是你们奏疏中所言之不可饶恕之人吗?” “启奏陛下,臣以为此经博通往古,有教化之功。可作幼稚启蒙首经。”徐邈奏道:“只是命名为‘三字经’太过直白,不如称为‘蒙学经’。因此“三字经””后世也称“蒙学经”,成为进学的首读之经。而后人最常用的名字却是“康乐三字经”。 “谢卿说,这是第一部启蒙之物。”孝武帝道:“他正在撰写第二部启蒙之书,叫《千字文》,尚未完成,或者还有第三部也未可知。《三字经》,《千字文》,这样的名字既浅显,又明白。前者称经,后者为文。真是期待啊。” “谢君之才干,我等不如。”徐邈叹道,“谢君之忠义,我等亦不如。臣请陛下降罪。”说完躬身俯首行礼。 “徐卿,说到六经之学问,谢卿或不如你。”孝武帝道:“这不是学问的问题,而是为国为民之心所系。诸君,你们可知道?谢卿一直说自己年轻德薄,唯恐虑事不周,给朝廷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谢卿向朕细述新政之时,曾对朕言,若有不测,请罢其官以谢天下,愿披甲执锐为一兵卒为国戍边。有这样的人臣,朕能如何?朕惟信之用之护佑之!” “陛下明鉴,识人用人,目光如炬。”徐邈施礼道:“大晋有谢子明,此上天赐之陛下,此所以兴我华夏也。”。 “诸君放心。谢子明若有不是,朕也不会姑息。”孝武帝道:“但你们就不必拿一些零碎来说事了,除了让朕觉得你们龌龊、忌才,别无它用。望诸卿同心协力,以保北伐成功,这是首要之事。《三字经》就交由国子监和太学处置。无事就退朝吧。” 出了朝门,大臣们顿时议论纷纷,都是对谢瑍的溢美之辞。其中最为高兴的就是王献之他们,不但朝辨轻易取胜,而且谢瑍的声望更是如日中天。徐邈等人更是赞叹不已,纷纷猜测《千字文》又是何等文字。 孝武帝回到养心殿,想着朝堂之上众臣的样子,不由笑出声来。好一个谢子明,真是朕的福将,一篇经文就将所有的危机化于无形。姜常侍侍立一旁,见孝武帝喜上眉梢,也替谢瑍高兴。总算自己的所为没有白费。 “姜老,你说谢子明是不是朕的福将啊。”孝武帝终于忍不住问道。 “陛下洪福,岂是谢郎君一人之功。”姜常侍的话,让孝武帝更是高兴。 “可惜谢子明无意功名,谢辞擢官,朕就是不许,看你如何。”孝武帝哈哈大笑。 “陛下,谢子明只是怕有负陛下所托。”姜常侍道:“我看他是真心做事,不在乎官位高低的。” “若无官位,哪个肯服。”孝武帝道:“我倒是担心,北伐归来,朕该怎么赏赐于他。” “陛下不用担心,谢子明肯定会辞官的。”姜常侍道。 “朕却是不信。”孝武帝道:“朕与你打个赌如何?” “不知陛下要和老奴赌什么?”姜常侍笑道:“老奴人都是陛下的,无论胜负如何,陛下都沾不得便宜。” “若谢子明真如姜老所言,朕就答应你一件事如何?”孝武帝道:“若是朕赢了,你待如何?” “陛下,若是老奴输了,一切由陛下圣裁。”姜常侍道:“若是老奴赢了,陛下就准允谢子明辞官,老奴跟着他在江湖走动一下,如何?” “善!”孝武帝道:“空口无凭。” “陛下金口玉言,哪里需要什么凭据。”姜常侍也笑起来,好像他已经赢了似的。 此刻的谢瑍,已经甘冒严寒,到了冀州。 太元十年腊月十五,冀州城。 在冀州城的州衙,谢瑍和在此进行新政培训的所有官员见了面。 谢瑍听了刘穆之他们的讨论,并针对豪门抵制的情况,将新政做了阐述。再三叮嘱这些官员,务必要保证自身的生命安全,以免有人狗急跳墙。新政实施过程中切不可急躁冒进,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用人民战争来战胜少数派,以大众黎民对抗少数豪门,有官府的支持,大军的威慑,豪门再强,又岂能与国家机器硬撼?最后豪门世家退避是必然的,这就是谢瑍的目的。当然谢瑍并未粗鲁地剥夺豪门的一切,他划出一个规矩,一视同仁。刘穆之听得心花怒放,因为豪门世家的力量再大,也大不过天下的黎民。“人民战争”这个词太好了。 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 谢瑍讲的是,跟广陵一样,首先完成人口普查,所有登记的人口,每家一个户口本,成年人依旧发放证件。按照人口签订土地租种契约,三十税一。按人口数量分配土地超过标准的,加倍缴纳赋税。譬如,每人10亩地,一家十口,应分百亩田地。如果有超过百亩的土地,超过的部分交税就不再是三十税一,而是十五税一。此举亦有削弱侵吞田地之势。 成立州衙府衙或县衙的交易部门,或称作衙门公司,负责物品的统购统销,对外开放经营,相当于后世之国有企业。由各衙廨成立财会中心监管账目,相当于会计事务所,可异地互检。成立监察部门,监察衙门所有的行为,此部门不属各州郡所辖,直接由朝廷直管,相当于后世的纪律监察委员会。 所有流民,愿意在当地居住的,办理登记手续;不在本地的限期离开前往居住地;从事商业的旅居人员凭身份证件入住客栈旅店,否则以流民或者奸细论处。非本地人氏,在本地有居住房舍的人,房舍要做好登记,主人可凭身份证件入住。租住房子的必须持有本人身份证件方可办理租房。 世家豪门因为吞并了大量土地和占有大量的商业活动,需要大量的人员,也就是仆役,只要各州郡做得好,没人愿意做一辈子仆役,为他人做嫁衣。地越多交税越多,只要豪门没了劳动力,那等待它的就是破产。这才是谢瑍的釜底抽薪之法。 凡是无身份证件之人,以劳役得温饱,直至有了身份证件方获自由之身。如有假冒他人身份或提供虚假身份信息者,一律羁押,以充劳役,根据情况不同,时间从半年至一年不等。 …… 谢瑍的一系列讲解,让这些人顿开茅塞。 对于城市建设,谢瑍特别指出,旧城尽量保持原貌,将先辈们的智慧传下去。新城建设一定要本着安全、实用、方便、保护环境的原则,路面一定要宽,地面一定要结实平整。中间为车马道,两边要有行人道,交叉路口处住房要尽量远离路口,特别要注意做好地下排水工程,保证大雨之时能顺畅排水。可不能象后世,路不停地重修,每次修完,总会积水。 …… 谢瑍说的很多,也很细,特别嘱咐刘穆之,对于违反新政之人的处罚,开始一定要宁轻勿重,逐步变严。譬如,某人触犯某政,按照规定鞭笞五十,处理过后,可以加重责罚,如改为鞭笞六十,以示警告或重视。如此一来,受罚之人反觉庆幸,守法之人自更小心。 此后谢瑍又询问了刘穆之的妻子是否到了广陵,并告诉刘穆之继续招募人才和培训新政工作人员。明年开春以后,如果北伐顺利,还需要大量的新政人才。谢瑍让刘穆之不要着急,等拿下长安,让他的妻子去长安,谢瑍的意思是,刘穆之将在长安坐镇。 最后谢瑍嘱咐刘穆之,春节期间可以给这些属官放假,除了值班官员和杂役,过了正月十五再开始上班,让大家辛苦后过个安乐节。走的时候,谢瑍留下了从幽州带来的30万钱,让刘穆之根据情况给大家发放。 刘穆之明白谢瑍是想重用他,此也是树立威信之法,心中甚是感激。 谢瑍赶回幽州城,已是腊月二十。 幽州州衙门口,谢瑍贴出了各类告示:其一,入城告谕;其二,禁馈赠告示;其三,求贤令;其四,募兵令;其五,经济通商令;其六,新城募捐告示;其七,适龄童子入学令;其八,告百姓实名登记令;其九,丈量土地告谕。很快门前就挤满了指指点点的人。 腊月二十一,晴。 谢瑍忽然想起一件事来,急忙召来两位游侠,如此这般,安排一番,两人径去长安不提。 在校军场,谢瑍再一次检阅了队列练习,经过近两个月的训练,不但队列相当不错,兵士的体能也增强了不少,特别是技击性训练取得的成绩更大。利用战阵,可以实现超长时间的防守,也可以进行突袭失歼灭战。 检阅完毕,谢瑍做了极富煽动性的演讲: 各位弟兄们,大家好。 我谢瑍,北征前锋都督,在此向所有的弟兄们表示感谢! 感谢你们为了收复国土,远离家乡,辞别父母和妻子,跟随本将跋山涉水,在异地他乡流血流汗,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请弟兄们相信,血不会白流,命不会白丧,他们的名字和英灵将与这万里江山永存。那是血染的风采,那是血肉的长城,那是民族的精魂。 弟兄们,我们祖先从几千年前的荒古,穿过了多少风风雨雨,才留下我们这些种子。那些在我们的前头,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亲人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早就为我们做出了楷模。我们,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他们未竟的事业交由我们完成吧。 几十年前,我们的国家处于风雨飘渺中,四周群狼环伺,我们的亲人、朋友,我们千千万万的同族兄弟们,在这血与火的煎熬里成就了刚强。 如今,我们终于回来了。 我们将成为这个世界的脊梁,让所有的敌人匍匐在我们脚下,让所有的困难克服在我们的面前,让所有的黎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地种,有工做。再也不用为了生计直面生死,再也不用担心外族强敌的欺侮,再也不用惧怕豪强,也不用因为贫寒而自卑,因为我们都来自同一个源头:炎黄。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我们要做这个世界的主人,弟兄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诺!诺!诺!”台下数万军士齐声,以兵器顿地铿然,声威悍然。 谢瑍站在高台之上,看着振奋的人群,心里默默祈祷着,北伐早日成功。 谢瑍忽然想起后世那首《共产儿童团团歌》。 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 如此之时,俯视千军万马,他竟然脱口而歌: 准备好了吗? 时刻准备着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大地的主人 一定是我们 神州在召唤我们准备着…… 兄弟们啊 姐妹们啊 我们的未来必定无限好 将来的世界 必定是我们的 那是我们的美丽家园…… ………… 一遍又一遍,歌声在慢慢地扩散,直到汇成震撼人心的歌声的海洋。 这正是:幽州城军民备迎春,谢子明校场励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