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渐亮,这是被围后的第二个早晨。
但是在很多日本士兵的心中,这应该是自己生命里的最后一个早晨。
眼前,八路军独立团的工事已经修到了自己阵地前的100米不到的地方。
就这点距离,一个冲锋10多秒的事。
一个个小鬼子表情严肃,手里的步枪已经攥出了汗来。
谁都知道,这是进攻前最后的平静了。
东侧的八路军的阵地里,已经进入阵地的2营官兵一样目光坚毅地等着最后的进攻信号。
虽然没有探出头去张望,想想也知道对面有多少枪口瞄着自己这条出发线。
如果不是再挖过去,鬼子手雷就会甩到自己战壕里,战士们宁愿昨晚少睡一会。
就这样,下半夜还是免不了被鬼子掷弹筒的骚扰。
眼前的100米不到,就是生与死的分割线。
7点,天空中“咻咻咻”的炮弹划过。
“轰轰轰”鬼子阵地上,立刻爆炸声四起。
同时,西边的阵地炮击也同时开始。
“嗵嗵嗵”飞雷炮也开始发威。
营长张涛一挥手,两个连近400名战士跃出了战壕,向前冲去。
因为缺乏足够的炮弹,这是这个时代红党部队的惯常打法。
所以与其浪费弹药搞什么炮火准备,还不如趁乱就上。
基本上大炮或者地雷一炸,冲锋号就响起了。
方振华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准吹冲锋号,好歹能瞒过敌人一点时间。
只有两轮,炮击停止时,战士们已经冲到了鬼子阵地边缘不到30米的距离。
“哒哒哒”立刻,对面阵地上的歪把子首先响起了。
接着,无数步枪子弹“嗖嗖嗖”地擦身而过。
眼前数个身影倒下。
同时又有几十个手雷冒着白烟,飞进了鬼子的工事。
“打”这边,各连的掩护火力也开始交叉开火。
因为缺了陆清河的1连,2营的两个连全部压上了鬼子正面500来米的防御线。
最后的20多米,战士们纷纷选择了手雷。
这是唯一对奔跑中战斗要求不高的方式。
“突突突”鬼子的重机枪开始响起,顿时打的十多名战士血雾腾起,倒地不起。
“压住他”张涛嘶声怒吼。
“嗵嗵嗵”至少5支掷弹筒同时响起,榴弹飞向冒头的重机枪火力点。
这是方振华的战术。
独立团的战士对步枪、机枪甚至大炮的掌握都很快。
都有瞄准工具的,只要刻苦一些,形成肌肉记忆以后慢慢提高精度。
只有掷弹筒这个武器,对估算的要求比较高,很多战士折腾了很久也不得方法。
所以现在方振华的方法是把全连的掷弹筒集中起来,往一个目标炸,总有1个能够击中。
这是典型的以量取胜。
别说,还挺好使,一下对面的重机枪就哑了。
可是随即,又有新的火力点的重机枪开始喷火。
空中,鬼子的炮弹划着高高的抛物线落下,这是把野炮调到了最高的角度来用了。
很快,后方独立团的炮兵开始对村里进行了炮击。
虽然没有准确判断鬼子炮兵的位置,但是几发炮弹算是成功威慑了鬼子的火炮支援。
“轰轰轰”随着又一轮的手雷甩进了阵地,在短暂的火力停滞瞬间,2营的战士终于冲进了鬼子的战壕。
“呀…”穷途末路的小鬼子已经疯了,毫不犹豫地冲了上来,对着闯进战壕里的2营战士开始白刃攻击。
“啪勾”“哒哒哒”刺刀交错间,补枪的声音不时响起。
这是谁都不能输的战斗,大家都已经全无退路。
即便对于进攻方而言,一旦撤退,那近100米的开阔地就是鬼子收割人头的最好的屠宰场。
战壕里,防御的两个中队鬼子剩余的人员和2营的两个连完全搅在了一起,粗重的喘息声和哀嚎声响成一片。
更有彻底崩溃的鬼子,直接磕响了手雷,把身边的人影不分敌我地炸飞了一圈。
方振华看了一下表,双方已经打了快1个小时了,可是阵地上的战斗始终没有结束的意思。
“3营,让一个连上去,后面的你自己根据形势安排”他果断给前沿的3营长胡志胜命令。
就在挂掉电话的同时,视线所及,村庄里又冒出一排屎黄色的身影,至少是1个中队。
“炮火压制”方振华连忙和机炮营的新任营长胡志民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