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始祖王是壮侗民族和南方汉族的共同祖先。
位于武鸣境内的大明山地区被学术界认定为壮族先民骆越古国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马头镇处于大明山南麓的骆越古国中心腹地,是大明山骆越文化、龙母文化的重要源地之一,也是稻作文化、歌圩文化、干栏文化、铜鼓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骆越人世居的两广地区是百越民族最早的中心地带。骆越人是夏、商、周乃至汉代生活在岭南的古代民族,她是现代壮族、侗族、黎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等民族的祖先。骆越人在北到红水河流域,南到越南红河流域和海南岛,东到广东西部,西到云贵高原东部的广大地域建立了一个闻名的骆越古国,骆越古国在中华文化历史上曾创造出灿烂的骆越文化,骆越文化中的稻作文化、棉纺织文化、航海文化、龙母文化、铜鼓文化、花山文化、医药文化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
分子人类学的新研究成果表明,百越民族最早是在两广地区生息,然后再向北、向东、向西迁移,最后扩展到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来源。百越民族先居住在两广, 由于广西西部和云南居住着百万民族, 湖南北部居住着三苗族群, 所以百越最早的扩散方向是空旷无人的东北和正东。至少在河姆渡文化之前,向东北迁徙的越人先进入江西, 形成后来的干越。从江西进入浙江一带的越人形成了於越, 於越在太湖平原和宁绍平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向正东方向迁徙的越人进入福建, 形成了闽越各部。两广地区的百越人具有百越族群最古老的遗传标记。而两广百越族群最古老的遗传基因标记又指向了红水河流域至郁江流域的古骆越中心地带。一些学者从父系遗传物质Y 染色体入手,调查了骆越后裔壮族各个支系的DNA ,发现壮族支系父系遗传结构体现出以红水河土语区为中心从东往西的梯度变化过程。
百越系统被发现与中国的其他系统差异很大,而与南岛语系民族(马来系统)特别是台湾语族群体相当接近。
已经研究的百越群体显示出遗传发生关系和语言文化类型的差距,这与百越的整体认同和地域分化有关。
根据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得到百越民族系统遗传结构的三个特点。
1.百越有单起源的遗传学迹象,可能大约三、四万年前发源于广东一带,而后慢慢扩散开来;
2.百越二分为以浙江为中心的东越和以版纳为中心的西越;
3.百越群体在发展过程中曾经由广东向东北、西北、西南三个方向迁徙。百越接触过的许多族群也涵入了部分百越的遗传类型。
百越从广东经江西向浙江的扩散可能发生于很早以前,福建与浙江的越族群体是不同路线迁来的,在台湾原住民遗传结构中同样表现出这种二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