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沈泉打仗,并不是想一口气吃掉鬼子,而是想如何最大程度地给鬼子造成损伤。
有损伤,鬼子就得有救援的,这一来一去又有了攻击目标,就给那些手持步枪的战士们也提供了打击敌人的机会。
因此在沈泉的安排下,攻击的顺序是这样的:进入300米后,首先用掷弹筒发射榴弹在敌军人群中爆炸,造成损伤和混乱,把敌人的阵型打乱。
随后轻重机枪开始扫射。手持步枪的战士也可以进行精准射击。最后才是厄利孔机关炮对敌人进行点名清除。
尤其是那些试图逃跑的鬼子士兵,厄利孔机关炮由于射程比较远,火力很足,由它来保证彻底消灭所有的来犯之敌,是再合适不过的事了。
可以说沈泉的这个战术安排,是面面俱到,大有一网打尽的架势。
而且还将自己的各种轻重武器和操作这些武器的战士们,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这个时候鬼子的排头兵越来越近了。
独立团的战士们全都伏在树后,或者是草丛中一动不动,生怕被不远处的鬼子发现了他们的存在。
直到他们听到沈泉发出了明确的命令:
“掷弹筒......发射!”
操作掷弹筒的两个士兵,一个快速起身,支好掷弹筒,另一个士兵从装弹背包中早已经拿出炮弹。
掷弹筒刚一架好,炮弹就塞了进去,通的一声,炮弹就呼啸而出了。
从第1个士兵起身到炮弹发射出炮筒,整个时间用了没有两秒钟。
这是一组掷弹筒士兵的操作过程,而像这样的攻击小组还有30个。
对面的小鬼子,虽然看到了树林中有人影晃动,但是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忽然发现天空中有数十个黑影,翻滚着就朝他们扑了过来。
随后就是连续不断的轰隆隆的爆炸声。
鬼子这个中队尽管散得很开,但是炮弹在他们身前身后还是遍布得到处都是,爆炸随处可见。
往往是你能躲得了前面的爆炸,却躲不了身后的爆炸;即使你躲掉了身后的爆炸,你也躲不掉左右两侧的爆炸。
而弹片只要在鬼子身上随便一划,重一点的直接就躺在地上了,轻一点的他也是丧失了一半的战斗能力。
伤了腿,你就跑不了;伤了手,你就开不了枪。
那更别提脖子脑袋那些要命的地方了。
一阵榴弹雨之后,爆炸给鬼子的阵营中顿时带来了不小的伤亡。
虽然还有一些能够作战的士兵,但是枪响的非常稀疏,但是对面发射过来的却是如瓢泼大雨一般的机枪子弹敲击声。轻机枪哒哒哒哒,重机枪通通通通。
两种机枪的声音仿佛是两个歌唱家,一个唱的是高音,一个唱的是低音,两者交相辉映在一起,仿佛是一首美妙的歌曲,飘荡在伤亡惨重的鬼子阵营之中。
“营长,该我们了吧。”
沈泉扭头一看,这是厄利孔机关炮炮手们在对他不停的呼喊。
在这些炮手看来,如果自己再不开炮,那就没有什么可打的了,你总不能朝着对面的土坡发泄子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