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四海密室里收藏的文物品种很广泛,不仅有瓷器、玉器、漆器、金银器和铜器,还有不少名人书画和古籍善本。唐四海的老爹曾经在古玩文物店当过十几年的学徒,许多文物古玩,一眼就可以分辨出真假。唐四海打小就跟着父亲鉴定这些东西,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无论是瓷器、玉器还是名人书画,唐四海一上手就能判断出究竟是真品还是赝品。唐四海从十几岁开始,就开始收藏这类东西。他收藏古玩文物的兴趣很广,可以说是“有教无类”,什么东西值钱,唐四海就收藏什么。
这些收藏品,有一相当部分是在那破四旧的年代,唐四海用粮票布票油票还有肉票换来的。本来破四旧是指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但是,这把火很快就烧到了那些古代文人的字画、前朝的精美瓷器、玉器、金银器以及那些古籍善本,因为这些东西是“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最重要的载体,既然要破四旧,就要先砸烂、烧毁这些东西。凡是家里存有这些东西的人家,大多都是家庭出身不好的家庭,在“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中,本来就提心吊胆,胆战心惊,不知道哪一天就会被“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唯恐这些祖宗留下的东西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即使红卫兵不来抄家,他们都想自己把这些东西销毁,挖个深坑偷偷埋起来。这时候,听说有人愿意用粮票肉票来交换,当然让他们趋之若鹜,接踵而至,甚至有些人,连粮票肉票都不要,扔下这些在后世看来价值连城的古玩文物,转身就走,连个姓名都不敢留下。
还有一部分是在八十年代之前,唐四海用搪瓷盆或景德镇新出品的茶壶茶碗,从农户人家那里交换来的。
那时候,农村的好多人并不知道古玩文物的价值。他们大多都是贫雇农,小时候都没有读过书,顶多在村里的扫盲班里上过几天夜校,会写自己的名字,能认识三百二百的常用字。他们的青花瓷器,红木家具,还有一些古籍善本和名人书画,都是土改时,从本村地主老财家分到的。他们把珍贵的元青花当成了腌菜的坛坛罐罐,把美玉做的镇纸当成了垫桌腿的半头砖,把名贵的歙砚当作蘸酱油的碟儿。最可惜的是那些古籍善本,有好多都被婆娘铰了“鞋样儿”,当成了夹“鞋样儿”的工具,甚至当成柴火填进了灶坑。那些分得名人字画的人家,都觉得既不如分得一个簸箕或者一把铁锨实惠,也不如花一毛钱买的年画喜庆靓丽,这些名人书画进入他们家以后,就束之高阁,有好些都被虫鼠咬啮或者遭到雨水浸泡。他们得知这些坛坛罐罐或者破本子烂画儿,能够换两个大搪瓷盆或者一套精美的茶壶茶碗,都认为占了大便宜,一个个跟在唐四海的架子车后讨价还价,用自己家里的“破破烂烂”换取崭新的搪瓷盆或者茶具。
还有一部分就像那个大明宣德炉一样,是建筑工人在开挖地槽时挖掘到古墓,唐四海通过明抢或者豪夺得来的。还有一部分是他早年从事走私买卖时,从盗墓贼和文物贩子那里收购或者黑吃黑杀人越货得来的。只有极少一小部分,是唐四海通过拍卖拍来的。
唐四海的目光从那一排排博古架上扫视过去,他看到了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和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他看到了元代独山大玉海、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佩、清朝孝贞显皇后的御用印章;他看到了唐寅的“仕女图”“对弈图”,董其昌的“秋兴八景”“琵琶行”,郑燮的“兰竹图”“修竹图”,齐白石的“花鸟虫草十二条屏”“戏虾图”,徐悲鸿的“八骏图“,还有郎世宁的“花鸟图”“骏犬图”,陈逸飞的“仕女图”和“周庄写生图”……
这些东西仿佛就是精神安慰剂,唐四海看到它们,躁动不安的心立即安静了许多。他拿出几个大号的密码箱,把这些古玩文物一件件装了进去。
覃昊最近一段时间非常开心。泰达集团开发的楼盘基本已经售罄,资金回笼非常顺利。看着遍地哀嚎的房地产市场,覃昊坐在茶艺桌前,正悠然自得地温杯洗茶,给鲍倩倩展示他的茶艺。
覃昊先把茶壶放入茶洗之中,用沸水烫洗一番,用茶夹把茶壶夹出,再把茶碗放入茶洗继续用沸水烫洗。他用茶匙往沸水烫过的茶壶里投入了满满登登一壶大红袍,注入开水随即就将茶汤沥出倒掉。然后,他又往茶壶里重新注入沸水,盖上了壶盖。
覃昊一边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茶道流程,嘴里还一边哼着京剧的西皮二六: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旌旗招展空翻影,
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我也曾差人去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