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研究就可以说是谭尘对于元素弹制造的全新思路。
要详细说明这项研究之前,得先讲清液态元素之力是一种什么存在,因为其中机理复杂,谭尘经过实验之后得出以下结论。
一、古书上记载的收集元素之力的方法,实际是利用亲和原理,将元素吸附在液态的收集液中。
二、而根据第一条结论,他继续做了研究,发现当不论元素的强弱,当收集液吸收饱和之后,其所含元素浓度是相同的。
三、之前砂糖他们按质量来中和元素,并无太大过错,只是各个样品中的浓度不同,而且他们没注意到元素的强弱,所以没办法作出可重复的现象。
四、根据上述三条研究,谭尘实验得出元素的物理层面大小可以追溯到分子层面。且无论收集液处于固、液、气,三种状态,元素都会紧紧附着在其上,不会分离或消散。
五、被液态华的元素可以相互反应,完全反应过后,仪器中剩下的就是可再次使用的收集液。
以上,虽然凝练起来只有短短五条,但却花费了谭尘三四个月时间才得出。
而通过这些知识,已经足够作为他新想法的支撑理论——用气态代替液体反应。
由于液体间存在很大的粘性,想要提升元素间的滴定精度,光靠胶头滴管,就算再精湛的手法,也只能保证误差在半滴量之内。
而这半滴,对于整体的结果,却是影响巨大的。
璃月没有高精密设备,蒙德没有,稻妻更没有。
所以就算他们把技术练得再好,也无法将浓度测定提上另一个高度。
虽然有一种类似的方法是将底液的体积增大,用数量的堆积来减少误差。但这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元素之力被一次性使用。
元素之力是由神之眼的拥有者们提供的,为了他们的身体着想,已经是最大限度地在获取。
即便这样,依旧有供给短缺的时候。
平时大家都是省着使用,每天固定了体积数量。
谭尘不敢提这种方法,因为没人会允许他拿几个月用量的元素之力,只是来验证一下他那可能是错误的猜想。
所以,元素之力气体化就显得格外优势明显了。
中学化学课本上便有,每种物质的分子质量是不同的,结构上也有差异,这就导致了物质在固体时表现出来的密度不同。
但是,在标准状况下,每一种物质的也有近乎一样的地方,那就是气体摩尔体积。
更何况他是用的同一种收集液,那就是完全一样。
气体的体积比液体,可放大几十倍,如果加热膨胀之后,这个数字还可以继续变大。
利用克拉伯龙方程,能准确换算体积之比。
这样,在做中和实验时,只要将两种元素都变为气态,控制在同一室温或水浴温度,就能用体积代替浓度滴定。
原本是半滴液体的误差,现在就可以转换为更小体积气体的误差。
误差大小,直接缩小为了原来的几十甚至上百倍!
如此令人振奋的推论,直接就打动了阿贝多和砂糖。
经谭尘简单证明可行性之后,他们决定回到蒙德,按谭尘所说,去打造一个更适合气体实验的仪器去了。
.......
仪器没到之前,谭尘就利用现有的资源做着实验,不太方便,但也能勉强应付。
那天下午,他满怀激动地,认真操作着最后几种元素之间的测定,正将水元素气体加入雷元素中。
不知何时,一位蓝色的身影,已经悄然站到了谭尘身前,眨巴着美目,认真注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