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爽一丝不苟的完成见王礼节,面容依旧保持着令人暖心的微笑,分外和蔼。
刘景忙扶住荀爽,爽朗的说道:“老大人太过自谦了,您是海内闻名的大儒,又是我大汉的老臣,孤早就想到荀家去拜访一番,可惜世道纷乱,军务缠身,未想到儒道世家的荀家竟在这颍阴城内,未曾到访,倒是小王的不是了。”
荀爽呵呵一笑,也不纠缠。
“听闻大王亲自率领大军到颍川平乱,今又恰在这颍阴城,我荀家久居于此,世受国恩,于是老夫便将家中事务托给侄子荀悦,凑了四千石的粮草,来助力王师平乱。”
老夫子一脸平淡,仿佛掏出来的粮草不是自己家里的一般。
刘景心中大悦,这天上还能掉馅饼不成?
身后的曹操也是一脸震惊,下血本?
白鹭心中很是疑惑,四千石,是多少啊?石是古代的斤吗???
不过刘景不动声色,好奇道:“老大人,这可是四千石粮食,不是个小数目啊。”
“哈哈哈好,大王,我荀家诗书耕读传家,这些粮食也非是我荀家必需之物,够用即可,大王劳师远征,粮草转运必定不易,当地名门望族久沐王化,大王此行更是拉了泥潭中的大家一把,若是世家豪门都不来犒军,那岂不是忘恩负义,数典忘祖?”
刘景给曹操使了个眼色,让曹操去将粮食先收了。
曹操了然,快步离去。
荀爽眼光一扫,呵呵又笑。
“我侄荀彧,似乎便在大王麾下做事吧。”
提起荀彧,刘景面色一僵,老爹也不知道下了道啥诏书,愣是把荀彧给强征出山,搞的刘景刚开始都不知道怎么面对荀彧。
如今老大人提起来,刘景更是不知道如何接话茬。
“啊,是,是啊。”
荀爽冷不丁的又问了问:“不知我侄荀彧,在大王麾下做得怎样呢?”
刘景一时没听清楚,嘟囔道:“荀彧啊,他很润。”
“嗯?”
“额,孤是说,荀彧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片刻后刘景又说道:“文若办事利落果决,聪慧多谋,孤很喜欢他。”
荀爽点点头:“颍川书院,遍地俊才,我这侄子的能力,在他们中间也是数一数二的。”
“文若是汉室的良臣,希望大王亲之信之,必能成就一番功业。”
荀爽颇有深意的看着刘景。
刘景心中一凛,天下能人辈出,或许有先见之明的人,都看出我汉室日薄西山了。
当即刘景正色道:“老大人放心,文若和公达都是孤的肱骨,孤会善用,不使明珠蒙尘。”
荀爽一笑,自长袍中取出两封书信,递给刘景。
“大王且看。”
刘景心中莞尔,竟是文若和公达都给去的荀爽的两封家书!
信中对秦王刘景那是一阵猛夸,对于宜阳更是毫不吝啬溢美之词,文中字里行间都是身处宜阳为官的自豪感和优越感。
看到荀彧信后劝说荀爽离开书院,举家迁往宜阳的时候,刘景笑了。
刘景正是发愁宜阳未来的教育体系构建,文若,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啊!
刘景也不再矫情,“不知老大人意下如何?”
荀爽两手一摊:“老夫将家中值钱之物都换做了粮食,送予大王,大王莫非连荀家搬迁之事都不允准吗?”
刘景大喜:“不,允,当然允。”
“孤亲自安排卫队,护送老大人举家迁往弘农。”
“老夫要去宜阳。”
“好,宜阳便宜阳!”
“哈哈哈,好,好啊,那老夫就麻烦大王了。”
刘景陪笑道:“不麻烦,不麻烦!”
“云长啊,云长!”
“哎,大王?”
......
荀彧的确是看到了宜阳的繁荣和刘景的发展潜力,更兼刘景身为大汉皇长子,根正苗红,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他荀彧的第一选择!
在州牧制度尚未开启的年代,当今秦王刘景可谓是除了朝廷之外,个顶个的大势力。
而且最重要的是...天下要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