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一旁的杜淹很是认同杨英的看法,插话道:“人都事有私欲的,或为名,或为利,就草民来说,我更贪,甚至想名利双收。”
房玄龄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杜淹,开口说道:“先皇设立御史台为得就是监察百官,这难道还不够吗?陛下非得弄出一个所谓的“谍报组织”来监视百官的一举一动,以致于百官战战兢兢放不开手脚吗?”
杜淹知道房玄龄和杜如晦一般对他很不屑,同时也知道杨英对房杜二人很看重,他也不想与二人发生正面冲突,但现在的形式,若是他不能彻底站在杨英的一头,就会失去被利用的价值,
“御史都事读书之人出任,同窗之谊,座师之恩难免会让御史们有所偏袒,一旦出现如此的情形,谁又来监察御史呢?”
“你.....!杜淹你难道不是读书之人吗?”
“在下确是读书之人,但也知道读书之人的无耻,俗话说,仗义多是屠狗辈,负心最是读书人!!!”
闻言,房玄龄脸色一变,气得浑身颤抖,他有想过杜淹会为了功名不择手段,却不想他是以贬低读书之人的来实现,自古士农工商,读书之人在世人眼中地位崇高,经杜淹如此一说,都成了无耻之人,如何不让房玄龄生气,冷哼一声,
“哼!天下正是因为有你这般的读书人,才会变得如此不堪!!!”
听着二人的争执,杨英发现如房玄龄等读书人受儒家所谓的“士农工商”荼毒太深,以致于都自以为是的认为读书人天生就高人一等。
最早提出“士农工商”这一概念的齐国名相管仲原意是对国民的职业划分,后世的那些儒家名士为了提高所谓“读书人”的地位,不仅偷换概念将原本士兵的士,换成读书人仕途的仕,并还还恶意的将职业划分,转化为等级划分。
这才有了读书人高人一等的自命不凡!!!
这个延续上年前的陋习,杨英无力去改变,但也不愿手下重臣都抱有这样的想法,
“玄龄,你们读书人常说商人是一群奸猾、不劳而获之徒,并未创造任何的社会价值,故此你们不屑与商人为伍,然你口中的读书人,宣扬教化天下万民,却行敝帚自珍之举,口称兼济天下,却行盘剥百姓之举,此间种种恐怕比之商人恐怕更是不堪!!!”
闻言,房玄龄一脸惊恐的看着杨英,他万万没想到杨英竟然是如此的看待读书人,
“陛下,你当真如此看待天下读书之人?”
“玄龄,你错了,朕对天下读书人没有意见,而是对那些自命不凡的儒家读书人有意见。朕不知道玄龄算不算儒家学子,但朕从玄龄的口中却听到儒家意味......”
“儒家难道和读书人不是一回事吗?”
“玄龄怎么认为朕不知道,在朕看来儒家就是儒家,读书人便是读书人,儒家讲究的是学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说白了儒家的一切学说都是为了入仕这一目的。读书人秉承的是穷则自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一个是为了功名利禄,一个是为了理想抱负。”
“崇尚儒家学说的读书人一旦成功入仕,他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的付出索取应有的回报,读书人则不同,真正的读书人是以兼济天下为己任,造福百姓,不是为了一己私欲。”
闻言,房玄龄的口中已经能放下一个鸡蛋,他从未想过两者之间的区别,甚至一直认为自己就是儒家学子中的一人,然而杨英的一番话,虽有诡辩的成分,但不得不承认这其中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千万读书人谁不想一朝成名天下知,受到朝廷的重视或者皇帝的邀请,不然每天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选择在长安的终南山中隐居做隐士,说来说去还不是——学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而这些人一旦掌权之后又有几人能记得原本的初心?
一个个都迷失在权力和欲望的旋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