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她寒心的是,当她转头看向儿子周金宝时,他却以为警惕地捂着手中的碗,快速喝起了高粱糊糊。
刘招娣那个心梗啊,这是他亲儿子,竟然如此对她。
关键是,她压根就没想打他碗里粮食的主意。
刘招娣心里不是滋味,放下碗说了声就回屋子里去了。
那两父子毫无所觉,自己媳妇跟自己老娘心中的烦闷。
周大山除了说开饭之后,就再没有开过口。
他在想着这两天听到的关于周小雅会做衣服的事儿。
想起那些女人讨论的热火朝天,说周小雅做的衣服怎么怎么好看,夸她怎样怎样能干。
周大山不知是啥滋味,应该是后悔。
他在想自己是不是太过于忽略了那个周小雅?若是她真能做裁缝,周大山几乎可以想象以后她的生意得是多么的红火。
如果周小雅有了固定工资,那笔钱对于他们老周家来说,那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啊!
可是能减轻不少负担。
可现在后悔怕是来不及了。
周大山越想越觉得碗里的糊糊没啥滋味儿。
如果缓和了关系会不会有什么转机呢?周大山心思百转。
这八字还没一撇呢,周小雅就已经被人给惦记上了,这是她不知道的。
因为她现在正呼呼大睡呢,有了新的目标,她连睡觉都更香了。
终于要重操旧业,周小雅觉得他得以100%的精神面貌来迎接她的黎明。
起了个大早,周小雅洗漱完毕,做好早饭
和周清河顾远帆等人吃了之后各自干各自的事儿。
她精神熠熠的出了门。
听着广播里抑扬顿挫的女声,激进人心的鼓励,周小雅到了生产队接了自己今天的任务。
正要去干活呢,周满仓却是满怀笑容的走了过来。
“周队长,您找我有事儿?”
周小雅猜对方定是有事找自己。
“小雅丫头啊,我有个事想问问你。”
周小雅:“啥事儿啊?”
周满仓:“我就是想问问这几天我听他们说你是会做衣服是吧?”
周小雅没有犹豫点头承认:
“是的,我妈没走的时候教过我一些,摸索着摸索着就熟悉起来了。”
周满仓满是欣赏的看着周小雅:
“好的很啊!周小雅同志,咱们现在就是缺这样的手艺人!”
周满仓正愁他们生产队没出几个手艺人呢,这不就来了一个,他当然高兴了。
今年上面领导决定大量组织各生产大队的手艺人,大力兴办村集体副业,有手艺的社员都可以集体副业上班。
木匠组泥,瓦匠组,弹棉花组,缝纫机组,打铁匠组等,各20多种手艺。
其中缝纫组人员最少,唯一出了一个还在河沟生产队。
现在乍一听向阳他们向阳生产队竟然有一个会做衣服的,周满仓咋能不高兴?那可是太高兴了!
“对了,小雅丫头,你会用缝纫机不?”
那是肯定的,周小雅下意识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