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北汉风云录 > 第289章 万人规模的大会战

第289章 万人规模的大会战

兴汉镇对于新甘州城的定位是一座商业和文化之城。

商业方面,这个时期正处于玉石之路的末期和丝绸之路的初期,中西商业交流频繁,在商业繁盛时期,每年通过丝绸之路输出的丝绸达百万匹。

即便是每匹收益一千钱,这条丝绸之路每年也会为大汉政府赚取到十亿钱的利润,这也是为什么维持西域驻军需要花很多钱,但是无论是哪个汉朝皇帝,都从不放弃的主要原因。

除了丝绸之外,从民间征收到的海量丝绢等实物税,都会通过官方控制的交易,转化成更加值钱的香料、玉石或者是金银铜等贵重金属。

因为海量的交易,同时也促成了这条道路上城邦文明的繁盛,在全盛时期,出玉门关之后,沿途经过的城邦国家有十数个,这些城邦国家,只是为途经的客商提供服务,就能够维持城邦的基本运转,可见这个时期丝路的繁盛。

到了新朝之后,因为土地兼并等原因,加上对西域地区控制力降低,这才导致了商路断绝,往来客商稀疏,最终造成了新朝财政的入不敷出。

兴汉镇善待西来客商,在济民垦区大力发展农桑的原因也正在于此,按照兴汉镇的规划,以济民垦区的气候来看,一亩地保守也能生产三千斤桑叶,按照三十斤桑叶生产一斤蚕丝的比例来计算,每亩桑田能出产丝绸二十匹。

济民垦区先期发展的五十万亩桑蚕,能出产近千万匹丝绸,在工业化生产模式下,五十万亩蚕桑可以产生约百亿钱的利润。

也就是说,若是维持这条商道的正常运行,仅仅只是丝绸一项,每年就能为兴汉镇赚取到百亿钱的利润,而在大汉极盛时期,岁入也不过六十亿钱而已。

还有兴汉镇的玻璃器、瓷器、各式出版物,这些都会为兴汉镇带来可观的利润,这也是为什么兴汉镇在初步解决了人口问题之后,战略重心向西、向北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文化方面,因为儒家文化的内敛,西来的商业交流,同时也会带来西方文化的逐步渗透,若是能够在甘州地区形成一个文化交流的中心,凭借着远远领先于时代的文化产品,必将会对西来文化进行有效的狙击。

既然兴汉镇对于甘州城的定位是商业和文化,那甘州必然就会成为一处大规模的人口聚集地,作为弱水上游的甘州,土地广袤,气候多样,产出丰富,尤其是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河,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水源。

作为荒漠地区最不缺水的绿洲城市,即便是在后世那个缺水的时代,甘州也从未出现过水资源的匮乏,这也是兴汉镇着力发展甘州的重要考量。

河西五城,金城位置过于靠南,凉州仅仅凭借石羊河,发展潜力有限,而肃州和沙州的党河和疏勒河,生态环境又过于脆弱,只有甘州,既有连通南北东西的便利,又有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具备了成为区域大城的一切先决因素。

随着兴汉镇行政机构的完善,甘州新城的营建,在老白带队抵达之后,就马上运营了起来,老白先是发出了甘州的人员募集令。

在募集令当中,凡是曾经甘州城营建的工匠,即便是普通的力工,每日的薪资也达到了惊人的二十钱之多,在人均收入普遍不超过十钱的时代,这的的确确算得上是高薪了。

从兴汉镇取得甘州之后,就开始的大规模钱行动,也在春耕之后达到了顶峰,高薪无与伦比的吸引力,立即就吸引到了来自附近凉州和肃州的劳动人口。

在去年的兴汉镇道路大建设当中,一些来自凉州和肃州的劳动人口,就已经得到了第一波红利,而今,随着东西商队把甘州用工的消息散播开之后,大量的人口就朝着甘州汇聚而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黑魔法三国传清末崛起之第二次上帝之鞭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烽火燃情山河虹重生逆袭:智谋登峰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三国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