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征召?”
书房内,蔡邕正在看书,蔡琰听得惊讶,问说:“父亲为何?”
“朝廷之弊,在于奸佞当道、在于宦官弄权、在于妇人干政、在于陛下昏庸。”
蔡邕有蔡邕的苦恼。
“而今,黄巾作乱,陛下欲团结士人,解除党禁,征召许多名士回朝,除为父外,还包括荀爽、郑泰、华歆等诸多名士、名臣。
“但响应者寥寥,他们亦大都跟为父一样,皆拒绝了回朝,女儿可知,为何?”
蔡邕放下书,把问题抛给了蔡琰。
蔡琰问说:“为何?”
蔡邕解说:“今之朝堂,十常侍在,宦官干政未解决;何皇后与董太后在,妇人干政未解决;陛下也仍还是那个陛下,一切都没有变,回朝作甚?”
蔡琰道:“可现在家国有难,朝廷需要父亲做出表率,再者世道越乱,越该是我辈文人匡扶真理,这也是父亲时常教导过女儿的,不是吗?”
蔡邕不愿意回朝,也就间接意味着蔡琰依然要被嫁去卫家,蔡琰当然不甘心。
蔡邕不想跟女儿争辩,摆摆手继续看书:“罢了罢了,气数将尽,无力回天,为父一介文人,难得清闲。”
蔡琰无语了一下。
当初落难,十年来颠沛流离,历经生死,蔡邕对朝廷失望,蔡琰自然是知道的,可是……
蔡琰说道:“可是父亲!寄人篱下,有家难回,还要连累女儿和妹妹所嫁非人,难道这就是父亲想要的‘清闲’?”
蔡邕愣了一下,没想到蔡琰突然会这样说。
居然提及了她们姐妹俩的婚事……
其实如果有可能,在蔡邕心里,蔡邕也愿意回朝重新做官,也不想过现在这样漂泊的日子,奈何奸佞当道,让他现在回朝他实在很不放心。
叹曰:“话不能这样说,虽说是寄人篱下,但羊家对我们还是很不错的。”
蔡邕继续看书。
对于羊家的人品,以及寄人篱下的感受,蔡琰不想多说什么,但此事关系着她自身婚姻,她不得不做出抗争。
“也罢,世道多艰,即便父亲回了朝堂,也难免再次落难,不去也好,只是,女儿的婚事……”蔡琰欲言又止。
蔡邕听她屡次提起婚事,想起来道:“对了琰儿,年前卫家又派人来催问婚事,你当时说考虑考虑,现在考虑的如何了?”
来了,终于来了。
终于说到正事上了。
蔡琰只觉心情激动,一时间没有言语,回忆着和卫家的婚约……
蔡琰是大才女,虽然幼年时期便跟着蔡邕颠沛流离,但她天资聪颖,又有蔡邕教导,蔡邕是大名家,无论文学还是琴棋书画,都造诣极高。
所以蔡琰年少时便成就了才女之名,后来随着年龄渐长,更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尤其在音律方面,蔡琰直接超越了她的父亲,被当世许多名家赞赏。
又因为天生貌美,身姿窈窕,一张瓜子脸清丽无比,才貌双全,不知被多少名门望族求婚,令许多大家公子们念念不忘,做梦都想娶她。
但卫家占有婚约之名。
卫家也知道蔡大才女被人惦记,担心婚约有变,经常来催问婚事,不过之前别说蔡琰不答应,就连蔡邕都感觉为时尚早。
现在却不一样了,蔡琰满十五岁,到了适婚的年龄,蔡邕便也跟着心急了起来。
但其实,面对卫家催婚,蔡琰所谓的“考虑考虑”,只不过是拖延之辞,她本身并不想嫁才是真的。
蔡琰也知道,婚事不可能一直拖下去,该来的终归要来。
蔡琰心情激动,深吸口气,干脆把心一横,对着蔡邕施了一礼,郑重道:“回父亲,女儿不想嫁人。”
“什么?”蔡邕一愣,听得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