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每次强子家回来老宅,还是苏南家回来上坟,这位老支书总是能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和两家人拉拉家常。
目的当然很简单,维持住从村子里走出去的大老板,如果能给村子里争取到点实惠就再好不过。
老太太也非常乐意跟这位老支书拉家常,之所以上完坟后在院子里歇这一会,里面就有等这位老支书的缘故。
毕竟对于老太太来说,儿子、儿媳的坟在这呢,自然希望多和很有威望的老支书聊几句,不让彼此之间生疏了。
“苏家婶子看着越来越年轻了,都说这富贵养人,看来说的一点都不差啊。”
“啥年轻不年轻的,黄土都埋到脖子的人了,富贵咱可不兴说,就是沾着点孙子的光,去城里有个地方住罢,城里的自来水也不比咱家水井里的水好喝。”
话是这样说,但老太太提起孙子时,脸上自豪的神情展现无遗。
“俺孙子要去上大学了,重点大学!今天就是回来到坟头给儿子儿媳报个喜。”
这老人啊,一提起儿孙辈的成绩就停不下来,都不等冯支书找话题,老太太就没忍住主动炫耀了起来。
在这年代,考上大学真的是个大事,至少对村子里来说是大事,基本上谁家出了个大学生,村里人是有钱的凑钱,没钱的哪怕挑点粮食,拿点鸡蛋啥的,总归得表示一下。
听到老太太这么说,冯大发眼睛都瞪大了,看着苏南得眼神和以往又不一样了。
“好小子,好小子,来,这五百块钱拿着,伯伯给你凑的学费钱,等会我在村里喇叭上喊一喊,这可是大事情....”
村里能随身携带五百块的,除了冯支书也没多少人了,冯大发这完全是不自主的下意识行为,丝毫没有一点做作,能看出他对村里出个大学生非常高兴。
可是没等苏南接过钱,冯大发拿钱的手就往回收了收。
“不对啊南娃子,你上完初中不是不念书了嘛,高中没上咋考的大学!”
反应过来的冯大发有种被欺骗了白高兴一场的感觉,有些气恼的问苏南。
他没觉得老太太说谎,他只是觉得苏家小子在骗他奶奶。
对于冯大发这样问,苏南只能一五一十的解释,也有给老太太长脸的心思:
“大发伯,我可是在家自学的,今年补了学籍跟着参加了高考,考的折大,重点大学呢!”
冯大发听到苏南自学考上重点大学,更是惊奇。
“我滴个乖乖!你小子真行啊!这五百你且拿着,等我去喇叭上喊喊....”
看着苏大发说罢就往外走,一副准备奔走相告的模样,苏南赶紧拉住了这个老支书。
“大发伯,别张罗了,我这几天就要上学走,这样吧,从明天开始,我请人来村里唱几天大戏就当庆祝了,至于其他的,你也知道伯,现在家里啥都不缺。”
刚才还激动到准备奔走相告的冯大发,听到苏南的话马上就停下了动作,而且很自然的把身份切换到了“一心为村”的村支书身份上面。
“唱戏好,唱戏好,就是村里没个像样的戏台子,本来准备等强子下回回来...”
“修!马上修个戏台子....”
冯大发闻言,眼睛都笑的不见了。
“咱村出去的人就是不一样,不忘本!上回强子回来说给村里修路,你小子回来修戏台子,好的很,好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