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居然有人胆敢向匈奴走私铁器?”
刘彻听到大行令王恢的汇报,惊讶地从直接站了起来。
王恢冷静地点点头:“是这样的。今日,臣在雁门马邑的的旧识名为聂壹的商人来寻臣,与臣提及了此事。其是个商人,在当地有很多人为他办事,其中有些人说,当地官府的一些人在偷偷向匈奴出售一些铁器。”
刘彻勃然作色:“这是资敌。朕下令管控盐铁,也不只是为了钱,这些人是哪来的?”
王恢回复道:“这个他也不知道,只是听说有这个事。”
刘彻逐渐恢复冷静,这事没有的话最好,有的话必须要严惩。
卫昭说,锦衣卫有监察百官的功能,看来还是有道理的,自己在雁门人手不足,出了如此纰漏,不得不说,有人力监管不足的原因。
这些边地人好大的胆子,居然敢走私?
刘彻想的还要再深些,他提出盐铁官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些个不知道收敛的,比如巴蜀的卓王孙,已经被他收拾了,还有一些隐蔽他毫无头绪。
铁器出售给匈奴算是资敌,但如果没有出售给匈奴呢?会不会再来一次七王之乱?
高祖分封同姓诸王诚然是无奈之举,但隐患至今还在,真是让人头疼。
刘彻也不是没有信任的武官,比如李广、程不识他就还是信任的,不然也不能调回来做卫尉守卫宫廷,但是,他不能只有这两人可用。
比如现在,原雁门太守程不识,是他被调离岗位后居然闹出这种乱子?
刘彻忍不住眯起眼睛打量眼前的王恢,看到他恭顺的样子,心里揣测着他的意思。
王恢,这是要请战?
如果,他真的有军事才能,也不是不可以啊,起码这人都是支持自己的。但是武将不能给太多信任,毕竟,这些人的功勋是和军事挂钩的,给了太多信任难免会为了立功而夸大其词。我大汉刚和亲了,送了钱和女人,短期内开展,似乎有点亏啊。
算了,还是再问问专业人士。
刘彻马上安排人去寻程不识来大殿议事。
王恢冷静地看刘彻派人去寻程不识,倒是并不惊慌。虽然程不识的军功、名气远胜于自己,但担任长乐卫尉后,不如自己自由。
而竞争太尉,必然是需要立功的,这武官立军功不可能不离开这长安的一亩三分地。
李广也好,程不识也好,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况且,皇帝把李广和程不识调回长安,多半也是觉得这两人在边郡戍守日久,在当地势力颇深,怕威胁到皇权。
这样看来,自己这样的草根、后起之秀还是有优势的。
程不识很快到了未央宫,这位老将心思缜密,颇有几分宠辱不惊的气度,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份气度,让其成为了大汉最坚实的盾。
面对皇帝对边郡的质疑,程不识半晌没有说话。
刘彻等了一会儿,有些不耐烦了,道:“这事你怎么看?”
程不识恭敬道:“臣在雁门时并不知晓此事,不过以臣对边郡豪族的了解,此事并非无稽之谈。”
刘彻沉着脸,不做声。
就是因为不是无稽之谈才让人生气,雁门乃北方屏障,他对雁门的掌握这么差吗?
投靠匈奴也不是个新鲜事,韩嫣的祖宗不就投靠过嘛。
这年代也没什么很强的民族观念,匈奴啊,汉啊都还好,河北人赵佗不也跑到南越去建国了嘛。
看刘彻生气,殿内的两个人更加小心了。
这时,王恢突然出声:“陛下,臣以为,这对大汉来说,未必不是个机会。”
刘彻掀了掀眼皮,哦,我大汉走私铁器给匈奴,对我大汉还是个机会啊。
王恢继续劝说道:“匈奴和边郡勾结颇深,如果我们用计引诱匈奴主动入汉,再关门打狗,行那马陵之战之事,说不定能给予匈奴重创,断其臂膀。”
刘彻大为意动。
马陵之战嘛,孙膑诱导庞涓深入,然后在树上刻下“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果然中计,被孙膑伏击,死于马陵。此战后便使魏国元气大伤,奠定了齐国东方霸主的地位。
读过书的基本都知道这个典故。
“具体说来听听。”
“喏。这个来寻臣的马邑大户聂壹自荐,可以沟通匈奴,骗匈奴来马邑城,到时我军可在马邑设伏,一举拿下。”
刘彻犹疑地看着程不识,程不识斟酌了下,缓缓道:“马邑确实是个设伏的好地方,如果计策成功,确实可以重创匈奴。然,此计变数太大,还望陛下三思。”
王恢看到刘彻和程不识似乎并没有明确地反对这个计划,不由大喜,然后继续劝说道:“匈奴人贪婪成性,又向来小觑我大汉,我大汉正可利用这个机会,给予重击,扬大汉国威。”
刘彻思考了下,觉得也不是不行,便许下大朝可以讨论此事。
刘彻上次被董仲舒坑的挺惨的,想了许久,还是觉得要跟卫昭通个气,便又去了上林苑,并让卫青带卫昭过来。
亲政后,皇帝的时间少了很多,不能像之前一样在外鬼混,天天游猎了,刘彻觉得还是有点可惜的。
卫昭带着大汉科学院最新的研究成果来拜访刘彻,刘彻对这新鲜的成果很是好奇。
“这是丹珠?怎么是无色的?”刘彻拿着玻璃,觉得挺有意思的。
玻璃公认是埃及最早生产的,传入中国的时间颇有争议。卫昭发现,自己所在这个大汉,居然也是有玻璃的,似乎是这帮炼丹术士炼丹时的副产品。
自己此前刚好招了一批炼丹术士做科研,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惊喜。第一次见到的时候,卫昭挺高兴地,拿着玻璃看了半天,倒是术士们吓了一跳,连连提示卫昭:“侯爷,丹珠可不能吃,有人吃过丹珠,流血而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