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部队人数众多,在边境休整及返回路上时间颇久。
这段时间里,公孙诩出生了。
刘彻对公孙诩也有赏赐,赏了块玉石,上面精雕了一只老鼠(今年壬子年),老鼠的胡须都活灵活现,可见是大家之作。在卫昭的建议下,老鼠玉石背后刻上了“鼠”能生巧。
包括刘彻本人都是不解的,为何老鼠会巧?
卫昭解释说,这是谐音,熟能生巧的意思。所谓熟能生巧,主要是靠勤奋,希望阿栩是个勤奋的人。
本来,卫昭想刻个玉“鼠”临风的,但想到这孩子是历史上的公孙敬声,卫昭觉得,这长什么样已经该不重要了,最重要的还是要学好。
公孙诩便是历史上的公孙敬声,名字好听,但是却是个跟公主通奸,贪污公款的人……
卫家的小辈,大概只有一个是如此不学好的,卫昭印象也格外深刻。
不如,把崽培养成个勤奋爱学习的道德君子吧……孩子品行的培养,都靠的后天人为,卫昭还就不信了,她还不能培养出一个阳光好少年来了?
对于公孙家而言,这个孩子更是重要。
他是公孙贺独子不说,还受到了皇帝的喜爱,皇帝都亲自送了礼物,这有多难得?
结合近来公孙贺灰头土脸的现状,更让一众姓公孙的看重。
公孙敖和李广有大罪,其中李广罪责最重,交了大笔钱财赎罪后免罪免官,公孙敖罚了大笔钱,被贬成普通低级军官;公孙贺未被免官,但为人更加低调……
本次出征,皇帝还是比较谨慎,怕力有不逮导致边防空虚,匈奴趁机而入,故并不动用边郡驻兵,更多地是就地招募长安附近各郡的良家子,混上些老卒。
边郡的消息近来也终于随着商贩与士卒的回归,传入民间。
卫昭在公孙诩出生后,便出外巡视义务教育和医院铺设情况,大姐的月子完全托付给了二姐照料……
没办法,卫昭没生过,她也不懂应该如何照看,只好出钱出人,聊表心意。
在去病的恳求下,卫昭本次巡视到时带上了去病……
这孩子也大了,卫昭也希望他能多见识民间,而不要做一个脱离群众的世家公子。
在刻意的锻炼下,卫昭骑马也差不多快10年了,也可以勉强说句弓马娴熟了,没看到去病小时候卫昭和他比骑射还赢了去病嘛……
当然了,现在去病就是让着卫昭,卫昭也赢不了他了……
卫少儿虽然有时也会训斥儿子,但大部分情况还是溺爱去病的,对教导他并不热衷,陈掌只是继父,看到皇上很喜欢去病,去病又和平阳公主府走得近,竟然对去病讨好居多……
十余年的经营,义务教育看起来已经很像样子了。
各县至少1家小学,适龄孩童只要愿意学便收入教导。
一开始,因为贵族有家传经学,并不是很看得上这义务教育的学校,贫苦人家讨生活都难,顾不上学习,故学校里以良家子居多。
后来,皇帝掌权,对义务教育投入加大,再加上这里培养数算与认字的人的周期确实短,来学校学习的孩子也是越来越多。
卫昭带着去病巡视了几个县,发现这些老师看起来心情并不好,卫昭很是诧异,以为他们有什么困难,便问了一个校长。
校长直言,边郡传来消息,李广和公孙敖的部队死伤惨重,这许多人家都死了人,活下来的伤员也不知如何养活……
卫昭沉默了,这校长看到卫昭沉默,怕自己说错了话,连忙解释,说学校里的学生及亲属还是感念卫大人的恩德,故多把家人送入卫青与公孙贺的队伍,倒因此得以保全……可见卫大人的弟弟和姐夫还是有本事的云云……
本次损失最大的还是那把子弟送入乡人军伍的陇西人……
这似乎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作为朝廷命官,卫昭只感到了羞耻……
卫昭神思不属,后来的行程中又专门关注了这个问题,发现确实如这校长说的一般,许多家日夜哭嚎,想来无外乎是父母丧子,妻子丧夫,子女丧父了……
卫昭日渐沉默,去病这小子虽然大大咧咧,但是也是个通透有血性的孩子,看到姨母心情不好,又怎么不明白她在想什么,却又不知道如何安慰,只得表现的乖一点,让姨母少生气些……
这巡视一直进行到卫青归朝前几天。
天子大喜,以攻袭龙城之功,赏赐卫青的兵马,并邀请百官参加庆功宴,就是可惜卫青的姐夫、好友不能出席本次宴席了。
卫青回归后,回家简单沐浴休整,便要匆匆参加刘彻的设宴。
卫昭也来不及感慨弟弟在外黑了,瘦了,风吹了,日晒了,雨淋了,受苦了……就随弟弟一同入宫。
近来卫昭一直郁郁,她也知道出兵匈奴是历史大势,是民族争夺生存权,是你死我活之战……但事到临头,却总会想起那死了子弟之家的悲戚……又多少有些忧心少了个劳动力这些家庭可否撑过冬天……
回来的人虽然值得庆幸,但许多人是受伤了的,丧失了劳动力,不仅看着可怜,生计也是个大问题。
甚至对于有的老百姓来说,回来了可能还不如不回来。不回来有更高的抚恤姑且不提,丧失了劳动力归来,只是给家里多添了一张嘴……
她能做的,或许就是提议皇帝足额发放抚恤,派锦衣卫监管民间,切不可让那些士兵家人受辱被逼死……
看到弟弟难得心情好了许多,卫昭尽量收起那些忧思,露出笑容,装出没事人的样子恭贺弟弟。
卫青是个老实人,得到了姐姐的夸奖居然还不好意思起来,直言自己斩首不多,或无太大作用,受到褒奖有些愧疚。
卫昭知道弟弟是个老实人,便在开宴前提醒他:“你要弄清楚战略、战术、战役的区别。”
“战役上你权衡利弊得失,人头斩获多少是有道理的,龙城之战到底是盈是亏还有待商讨;战术上来看,陛下分兵4路出四郡,此战术是否合理朝中反倒无人提及,毕竟大汉此前以守为主,大家只关注攻守之势,并不知晓这四路出兵的得失。”
“从战略上看,皇上汉匈多年来纷扰不休,大汉人都知道,匈奴是敌非友,但战术上对抗却以守为主,这次陛下主动出兵,乃是攻,攻守之势易也,朝中反对的人很多,更多的人认为匈奴不可战胜。你的胜利,是战略上对陛下的支持,证明匈奴并非不可战胜,故而陛下愿意捧你,赏你。”